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西秦视点
第05版:政法专刊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体育周刊
第08版:综合
标题导航
|
乡村兴则国家兴
李家窝移民点为啥静悄悄?
村里不见柴草堆秸秆变成有机肥
廉政文化扮美文谢村
靠养牛过上好日子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凤翔县陈村镇蔡阳山村脱贫户陈小红:
靠养牛过上好日子
陈小红查看牛的长势
3月21日一大早,陈小红和妻子景勤侠一起,把牛棚里的牛粪清理得干干净净,在外面的空地上堆了十几车。“这牛粪能卖钱,专门有人过来收!”景勤侠对笔者说。
前两天,陈小红开着电动三轮车去拉牛饲料,被风吹得有点感冒。心疼丈夫的景勤侠在把镇政府职工灶上的活干完后,急着赶回来帮忙。
陈小红是凤翔县陈村镇蔡阳山村村民,全家4口人。2013年被村组评议认定为贫困户。为了摆脱贫困现状,这几年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陈小红办理了5万元贴息贷款和1万元互助基金协会贷款,建起一座标准化牛棚,养牛规模不断扩大,肉牛数量在15头以上。同时,陈小红还种了10亩小麦、5亩丹参、1.2亩大葱等,促进家庭产业多元化。2016年陈小红家顺利脱贫,全家生活步入正轨;2017年陈小红被评为县上的脱贫标兵。
“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陈小红一边给牛喂饲料一边对笔者说,“有牛就有钱,辛苦点不算啥。”
去年,景勤侠在帮扶干部的协调下,被安排到镇政府机关职工食堂做饭,每月收入1200元,还能照顾正在上学的小儿子。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陈小红的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去年9月,陈小红决定让在外打工的大儿子上技校,“还是要有文化,要有一技之长,现在家里的收入还可以,我有能力承担他的学费。”
陈小红和妻子景勤侠说着笑着,他们身后的十几头膘肥体壮的牛正在低头吃着饲料。(信传)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