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1946年大年初三 教育家吴惠民带领800多名流亡师生离开王堡村,踏上归乡路
本报记者张琼

  
   
  73年前的春节,凤翔县陈村镇王堡村张家大院内气氛喜悦,住在这里的郑州难童学校数百名流亡师生载歌载舞。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意味着,这些背井离乡多年的师生可以平安回家了。
  1946年2月4日,正值大年初三,教育家、校长吴惠民带着全体师生从王堡村出发。这天,村民们纷纷前来送行,孩子们和乡亲们相处了近两年时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回头、挥手,村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最终,经过14天的跋涉,吴惠民带领800多名郑州流亡师生抵达郑州,结束了在外流亡的岁月。
  吴惠民为什么带领郑州流亡师生落脚王堡村?村民张万辉介绍,1944年4月,日军入侵郑州,郑州难童学校800余名师生危在旦夕,这些孩子是从几个难民所集中起来的流亡儿童,经济上依靠“郑州国际救济会”的援助。校长吴惠民当机立断,4月18日,带领全校师生向陕西逃离。逃亡路上,他们躲过了敌机轰炸,与恐惧和饥饿做斗争。《新华日报》曾报道:“吴氏带领全体师生星夜逃出。学生中有年仅六七岁的幼童,最大者不过十六七岁,沿途遭敌人追击,几度偷过敌人包围……”
  当年6月中旬,吴惠民一行到达宝鸡,经实地考察,吴惠民选择了凤翔县王堡村作为避难处,校本部设立在张家大院,分部在庆照寺、北镇宫等地。张家大院是清末布匹富商张三仲的宅院,张家富而有仁,提供了二百余间屋舍,解决了流亡学生的居住难题。7月17日,学校在王堡村复课,村里传出了琅琅读书声。
  如今,王堡村人为纪念这段历史,在村里立起纪念碑,传承尊师重教、厚道待人的民风。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