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政法专刊
第06版:金融之窗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健康养生
第09版:公益广告
第10版:广而告之
第11版:副刊•连载
第12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记忆中的石碾子
怀念露天电影
秦商史话
红船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记忆中的石碾子
◎何德田
在外漂泊的时间太久,常有一种淡淡的乡愁萦绕在心际。我从故乡带走的除过坚韧耐劳、诚实厚道的品性,再就是那一幕幕、一件件关于村庄的往事回忆。
忘不了村里的石碾子,忘不了它整日“吱吱呀呀”的唱歌声,忘不了石碾旁边留下的童年时光。庄子里的石碾子位于生产队的五间仓库房旁边,靠近村庄前的公路。紧挨仓库房的两间耳房是队上的打铁铺,加工制作各种铁农具,整日铁锤敲打得“叮叮当当”地响。仓库后面的公路边上有几棵高大的白杨树,还有两棵树冠硕大浓密、枝条弯弯曲曲地蜷吊着的蜷柳树。树下有许多石板,人们吃饭时常常聚集在树下乘凉,边吃饭边拉家常,将生活的艰辛苦乐、心中的喜悲哀愁,在相互倾诉和宽慰中释然地想开与放下。石碾盘就像一位经历岁月沧桑的老人,在一旁静静地分享人们生活的苦辣酸甜。
石碾子是一种古老的加工工具,也是村里家家户户离不了的生活工具。原始的生产工具被代代相传,成为乡村固有的一种生产方式,也是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体现。碾盘是由一整块的大石块雕凿的,呈圆形,直径大约有两米五至三米,厚度有五十多厘米,用石块支起,稳稳当当地安放着,总高度在八十厘米左右,便于人们添加、翻动、推扫。
碾盘上方中心有一铁轴,一个木框架子将轴与石磙相套接,木架一端凿有两个圆孔,能插进一根两三米长的木棍,人们平时就抓住棍绕碾道转圈,凭借人力推动碾磙绕轴转,再借石磙一次又一次转动的压力碾碎物料。村里的人祖祖辈辈用这盘碾盘,石磙与碾盘在岁月的碾压中被磨得光滑明亮,阳光下泛着亮光。
小时候母亲带我们姐弟几个在石碾子上碾大颗盐粒,碾辣面,碾米、碾荞麦糁和玉米糁。推碾子是一项吃力活。要不停地转圈,转得人头晕眼花,腿困胳膊酸。我最怕推碾这活。常在碾子旁看热闹的孩子们中,有几个我的铁哥们,遇到推碾都来帮忙,你十来个圈,我十几个圈,互相帮忙,家家都就解决了问题。
石碾好像不知疲倦似的,在岁月的长河里,日日都在“吱呀——吱呀”地唱着不变调的歌谣,张家要碾玉米糁,李家要碾辣椒面,王家要碾小米……石碾子天天忙碌着,村民们靠这石碾将日子推过了一年又一年,熬过了一辈又一辈,碾道上被踩出了光溜溜的一大圈……
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里通了电,山乡早已步入电力时代,用上了电磨、碾米机、粉碎机。曾经日日忙碌的石碾悄无声息地下岗了,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它曾经的繁华和光辉历史,却留在了时代发展的轨迹上,让人难忘。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