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本期发布:
80后大大泡泡糖吹起来
本报记者巨侃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刮遍全国,日用百货日益丰富多样,小商小贩活跃起来。出生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的生活也变得更有趣味,他们有了游戏机,也有了兴趣班。当然,他们的零食也越来越多样,1985年到1995年间,跳跳糖、果丹皮、话梅肉、锅巴、莲花酥、酸梅粉等这些经典零食纷纷登场……
  1981年出生的刘媛媛读小学时,一天有两元的零花钱,用五毛或一元来吃早餐,剩下的就“贡献”给学校门口的流动小贩和附近的小卖部,小卖部里有两毛钱的筷子糖、一毛钱的果丹皮、一毛钱的酸梅粉等。尤其是酸梅粉,酸得人舌根都打战,男生女生都喜爱。刘媛媛回忆:“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元一包的跳跳糖,将糖袋里的糖渣渣放进嘴里,就会‘乒乒乓乓’跳个不停,有时为了吃跳跳糖,我不得不存两三天的零用钱。”
  今年35岁的张欢说:“谁还记得‘大大’泡泡糖?糖纸长条,红白相间,上面有个吹泡泡的小女孩。我和小朋友比谁吹的泡泡大,嚼啊嚼,嚼得下巴疼,泡泡吹大的时候,‘嘭’的一声破了,糊在大半个脸上,扒下来塞回嘴里继续嚼、继续吹……”1988年出生的张秋雯回忆,小时候常吃的小食品不少,除了酸梅粉、跳跳糖和“大大”泡泡糖外,自己还爱吃麦丽素牛奶巧克力和无花果,袋装零食无花果据说是用萝卜丝制作的,小伙伴们都喜欢吃。张秋雯谈道:“那时我最爱吃的零食还是太阳牌小米锅巴,吃起来感觉特别香。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我姨每次见到我都会给我两块钱让我买锅巴。有一次,我从家里带了好多葡萄干,一个同学逗我,要用他的锅巴换我的葡萄干,我竟然跟他换了。有人说我傻,葡萄干明明比锅巴贵嘛!可就是这样,面对我爱吃、想吃的东西,不论贵贱,我都愿意去换。”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