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健康养生•广告
第07版:广而告之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连载
第11版:文化
第12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考工记》
《洞中人》
《碧色寨》
在困苦中坚定地前进
秦商史话
红船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商史话
■章学锋/著
嘉庆、道光、咸丰时期,是党家村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党、贾两家除了将银子源源不断地驮回党家村外,还以大手笔的姿态在中原大地上挥斥方遒:在捐建赊旗山陕会馆时一次捐银万两,买下赊旗南北太平街全部的铺面,购置良田千顷。此举惊动朝野,甚至嘉庆皇帝钦赐一块“良田千顷”匾牌。
党、贾两家将从赊旗和瓦店赚到的银子,源源不断地运回村里,以至于运送银两的镖驮络绎于道,号称“日进镖银千两”。为便于银两清点和分配,村里还罕见地建了三个分银院。镖驮回村的银两一律先进分银院,清点无误后由专人敲锣通知,有股份的人家就你提小斗、我端簸箕地前往分银院,依据所持股份的多少将分来的银子带回自家。据统计,每年运回党家村的银子约有30万两。这三个分银院保存至今,它们是当年党家村生意兴隆和经济繁荣的见证者,也是秦商股份制经济思想、按股分红的分配制度和民主理财的理财方式等先进思想和观念的见证者。有了钱之后,党家村这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俨然成为各类商品云集的码头驿站。村子里既有酒家、药铺、羊肉店、杂货店、打馍炉子等其他地方常见的低端商业卖场,也有城市里才有的染织绸子的丝房、打造首饰的银匠铺、两家有皇家参股的当铺等高端商业场所。在《党家村村史》里,有这样豪迈的记载:“成箱的鱿鱼海参、成捆的绸缎夏布、景德镇的瓷器、广州十里铺的水烟袋,甚至元宵节点的烟火、娶媳妇放的鞭炮……都要由南阳和赊旗镇商号随时送回。”
党德佩的四合院,引发了更多党家村人的效仿。此后,越来越多在河南发了财的党家村人纷纷在村里修院盖房,经过明清两朝三次大规模的扩建,这里至今还保存着125座四合院。从1364年东阳湾改名党家村后,这片土地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一大片青灰色的民居瓦顶,藏在绿树蓊郁靠塬临水的沟谷里,南北40多米高的土塬,像两只巨大的臂膀把党家村抱在怀里,减少了西北季风的侵袭。即便偶尔有风,北塬的红黏土与南塬的白黏土也不起尘,加之屋面全部用白灰与黏土和泥垫铺,巷道用河石和石条铺砌,杜绝了杂草生根发芽的可能,绕村的泌水则成为最好的空气净化器。所以,党家村在建成至今的数百年里,不仅从未遭过水涝灾害,而且整个村落瓦屋千宇不染尘埃。对此,民间的说法是文星阁塔顶有一颗避尘珠所致,其实是村落建设尊重自然规律而已。乾隆年间,农商并重的党家村盛极一时,为韩城赢得了陕西“小北京”的美誉,人们称赞党家村是“小韩城”。
1986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和日本九州大学联合组团,专题调查陕西韩城党家村。不久,日方团长青木正夫出版了《党家村》一书,他在书中评价道:“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在参观完党家村后,激动地惊叹:“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党家村。”
党家村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村落,因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越来越多人前往旅游的一个目的地。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将党家村古建筑群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走在党家村这个因商而成的村落,当年秦商强大的气息强烈地袭来。秦商为什么能纵横明清500年?与其他商帮相比,秦商的压舱石是什么?
秦商是一支由中国传统文化醇酒泡大的队伍。文风醇厚的党家村,四合院以长方形为主,厅房、两侧厢房、门房围在四周,院内青砖铺就,院中设天心石,青砖墙,灰瓦顶,木头架,房顶雕脊兽。光彩夺目的门额题词,是党家村的一大景观。有显示主人政治地位的进士第、登科、文魁、太史第、三槐世家等,有以圣人名言提醒自己训诫后代的忠恕、耕读、和为贵、和致祥、务为仁、谦受益、积善居、笃敬、忠信等,有祝福平安、吉祥幸福的天吉祥、居之安、永吉庆、平为福等,果然是名副其实的“文史之乡”。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党家祖祠,门前正上方挂有光绪皇帝手书“钦点翰林”四个大字的牌匾,门前立有两根带斗圆柱的旗杆斗子,一个斗子代表举人,两个斗子代表进士,斗子外围的图案内方外圆,即做人做事要严于律己、圆通宽容、堂堂正正。
秦商是一支开放包容、不忘初心的队伍。党家村由党、贾两姓构成。党家是元朝至元二年(1265)从甘肃敦煌逃难到韩城党家村的,党家在第十三代之后实现了从农业向商业的转变,仅在河南瓦店就开设有“恒兴栋”“恒兴成”“恒兴柱”“恒兴永”四个商号,在韩城县城开有“永成”“恒丰”“恒升”三个当铺和“福盛成”“福德明”两个估衣铺。贾家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徙到韩城贾村,后因贾家五代连娶党家女为妻,两家联成“郎舅之亲”,后贾家移居党家村,党家商业因此发展到极盛时期。党、贾两姓以河南瓦店和赊旗镇的生意为据点,凭借父子、兄弟齐上阵的精神,终于打下一片天地。发端于农业的党家村人,不论生意做得怎样大,始终将村落周围的土地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连载67)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