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本期发布:
秦商史话
■章学锋/著
  沿陕南的西南向更远处行进,就是以游牧部落为主的康藏地区,这里海拔普遍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等高热量的食物,构成了牧民的一日三餐。因此,饭后喝一碗酥油茶,用飘香的茶来分解体内所摄入的过多脂肪,补充饮食中缺乏的维生素,成为牧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餐饮习惯,“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三日无茶”。但产良马的藏区却并不产茶,产茶的内地则需要大量的骏马。在这种双边需求的推动下,一片小小的茶叶促使了新生事物“茶马互市”的诞生。
  出现在南北朝,发展在唐宋,兴盛于明清的茶马互市,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毛皮、药材、马匹和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盐巴等日用物资的集散地,极大地满足了汉藏地区人们一些日常生活物资需要。在《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传》中,就记载了1300多年前中唐“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一事。北宋时,为方便陕甘地区的茶马交易,还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分别设置了榷茶和买马司。这个延续千年的茶马互市的规模有多大呢?仅南宋一朝,为满足每年装备朝廷军队的需要,就需要用百万斤的茶叶从大西北和大西南的少数民族那里换回12994l匹良马。而在明洪武年间,一匹上等马最多可换茶叶120斤。《明史·茶法》明确规定:“用‘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300万斤哪!一个陕南地区自然是无法满足需要,于是川茶大量进入陕西,两省“合用运茶军夫。四川、陕西都、布二司各委堂上官管运。四川军民远赴陕西接界去处,交与陕西军夫,转运各茶马司交收”。大量的秦商在四川、甘肃、青海、西藏一带的藏区从事边茶贸易业务,“行茶之地五千余里”,使得明代边茶发展很快,有记载:“嘉靖时每年为240万斤,隆庆时为340万斤,至清中叶更激增为4100万斤。”一边是数百万斤之巨的茶叶浩浩荡荡地穿秦岭过巴山而去,一边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百万匹骏马良驹穿秦岭过巴山而来,场景之壮观,让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发出惊呼——
  秦晋有茶贾,楚蜀多茶旗。金城洮河间,行引正参差。绣衣来汉中,烘作相追随。以篦计分率,半分军国资。番马直三十,酬篦二十余。配军与分牡,所望蕃其驹。月余马百钱,岂不足青刍。奈何令倒死,在者不能趋。倒死亦不闻,军吏相为渔。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有此不珍惜,仓卒非长驱。健儿犹饿死,安知我马徂。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羌马有权奇,胡马皆骀驽。胡强掠我羌,不与兵驱除。羌马亦不来,胡马当何如。
  早在“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的惊呼声前,茶马市场已经历几千年岁月的洗礼。一代代的秦商风餐露宿于西北和西南边陲,用疾行的马蹄声和激越的铃铛声以及自己的双脚,在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崇山峻岭间,踏出了一条虽然崎岖但绵延的贸易通道——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公认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是从陕南安康汉中到四川雅安,经康定、泸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一条是从云南思茅、普洱,经过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再到尼泊尔和印度。茶马古道源于南北朝时,但是在隋唐时才进入鼎盛期。北宋时,为方便陕甘地区的茶马交易,还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分别设置了榷茶和买马司。茶马古道的出现,带动了陕西茶叶的大发展。茶叶在陕西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以明朝最为兴盛。明朝政府规定,陕南茶叶是与西北少数民族贸易马匹的专营商品,实行严厉的统购包销政策。甚至还出现了嘉靖年间,作为茶叶商品主产地的西乡、紫阳两县,未完成官府下达的指标,老百姓不得不“昼夜治茶”,甚至于还出现了“男废耕,女废织”的局面。除明朝百姓大量种茶外,当时还发生了军队屯田种植茶园的事情。明洪武四年(1371)户部的数据显示:“陕南汉中府、金州、石泉、汉阳(辖紫阳)、平利、西乡(辖定远)诸处茶园四十五顷七十二亩,茶八十六万五十八株、每十株官取其一,民所收茶官给值买之。”据《太祖洪武实录》记载,当时“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多茶园共四十五顷七十二亩……民所收茶官给值买之;无户茶园,以汉中府守城军士媷培,及时采取,以十分为率,官取其八,军收其二”。清朝前期,陕甘地区实行严厉的茶马法,陕甘川三省实行专案奏销制,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官茶以易番马,而对百姓则实行商茶制,要凭借官给引征课来买茶。乾隆时,扩大了茶叶贸易的范围,规定“自番族归化,停罢中马,向之茶封系改收折色”。乾隆下给西安、凤翔、榆林、汉中四府的茶叶指标是“额引一千一百三十二道”,允许茶商可以根据额定数目进行长途贩运。
  其中,西乡、定远、紫阳、汉阴、石泉、安康、平利、砖坪(今岚皋)等地,都出现了大面积发展茶园的局面。为能从茶叶税课中筹集到更多的银两,官府还渐开禁令,“改引为票,以票代引”,在西安开设有官茶总店,在潼关、商州、汉中等开设分店;对于“商贩无引之茶”,可由分店“开具包样斤数,呈报总店”,缴纳茶色课银后,凭借官府开具的票据,茶商方可将茶叶行销外地。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原本没有路的山间,成群结队身体疲惫但心底有梦的秦商,凭借铁杵凿出一个个石窝窝,硬生生地用自己的汗水、泪水,甚至是鲜血凝成这条蜿蜒的茶马古道。陕西宁强县的金牛道,是往来川陕茶马古道的一条必经古栈道。(连载59)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