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第一次穿西装
孙晓龙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是以前见所未见、想都不敢想的。而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一套西装的故事,虽已过去近26年,但当时的情景依然牢牢地刻在脑海中,让我无法忘怀。
  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记得小时候很多东西都是凭票购买,粮票和布票我是见过和用过的。因为物资匮乏,即使再节俭,人们的日子也会过得捉襟见肘。尤其是吃的和穿的,很多孩子都穿过打补丁的衣服,甚至有些成年人的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衣服的颜色也不多,只有蓝、黑、灰几种。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上学了,那时学校是没有校服的,若有重要活动,老师会通知学生们穿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搭配,在那个年代孩子们也是穿得千奇百怪:有的穿着用面口袋做成的白衬衣,有的穿着绿色的军裤,有的把发黄的白秋衣当衬衣穿,还有的穿着花布鞋。两元钱一双的白球鞋是很多孩子的奢望。
  西装的故事发生在1992年底,虽已改革开放十多年,但人们的收入还是有限,日子并不富裕。记得当时中学组织一场演出活动,我被选中参加,服装要求是深色西装,我知道自己没有,可这就意味着失去了参加活动的机会。我犹豫过、沮丧过,不知道如何向父母张口买一套西装,因为我知道当时父母的工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一个月就百十元。
  距离演出的日子越来越近,终于有一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只说了句“知道了”。第二天,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到经二路上的商业大厦买西装。现在很多年轻人是不知道这个商场的,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商业大厦是宝鸡最气派的商场。因为时间过去太久,我记不起当年买的这套西装是什么品牌的,但我清楚地记得它的价格是98元。付款时,妈妈整整数了10张“大团结”。当时人们把10元钱称作“大团结”,而10张“大团结”就是妈妈一个月的工资。我内心真有点舍不得,甚至有了不想参加活动的念头。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初,98元可以做很多事。一碗扯面1元5角,理个发1元5角,看一场电影两角5分,一包瓜子1角,一根冰棍1角,一件的确良衣服也才十几元。98元对于我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我小声对妈妈说了句:“妈,咱不买了吧。”妈妈看着我,只说了句:“需要就买吧,只要你好好学习。”买了那身西装,我心里有了一种深深的愧疚感,回家的路上我提着衣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情绪久久难以平复。到了家,我才看到妈妈的眼睛很红,一定是刚才在路上哭过,我的心一下扯得发疼,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一周后,当我参加演出回到家,本想告诉父母我们演出的情况,却无意中听到妈妈与爸爸的对话,我才知道妈妈因为企业效益不好下岗了。那天夜里,我注视着挂在衣架上的西装,看了很久很久。
  这份愧疚感在我心中埋藏了很多年,直到2000年才有所释怀。那年,我工作不久,在妈妈生日时,我去宝鸡商场为妈妈买了一件398元的羊毛衫,这几乎是我大半个月的工资,妈妈责怪我乱花钱,但我那天很开心。现在,每当去商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我就会想起西装的故事。
  今天,进入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家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收入稳步增长,百姓再也不用为吃饭穿衣而发愁了。人们对仪容仪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对依靠奋斗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愿望更强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