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本期发布:
又闻醋香
◎岐麟黄牛
  秋风稍凉,又到了关中西府人家煮醋的时节。
  若把踩曲,算作酿醋的头道工序,那么眼下的煮醋便是酿醋的第二道工序,尤为重要。
  踩曲并不太复杂,却需要在三伏天进行。因为酷暑的温度最适宜发酵,培植酵母菌、曲霉、乳酸菌、醋酸菌等。清早趁气温并不高时,拿出早就备好的大麦、小麦等原料,一家老小齐上阵,忙而有序。主角多是家中的巧妇,掌握的也自然是绝活。原料搭配的比例、搅拌的干湿,一样都不敢马虎。拌匀的料放在木质模子中,四角踩实,边线压紧,成形的曲块立起来,排在夏收后的新麦草中,依次隔开,捂实,静等发酵。要不了几天,曲块发热、变干、泛白,其质量好坏,便决定了醋的成色。
  待秋后,挑上个好日子,高粱、玉米、小麦等谷物入锅蒸煮、焖放,再分摊晾开。温度适宜时,拌入碎成核桃一般大的曲块,反复搅拌至均匀,入缸开始发酵,先糖化再酒化,熟到后从缸里舀出来,拌上麸皮搅匀,放在蒲篮,早晚搅拌,完成最关键的酸化过程。前期的拌曲制醋,随后的入缸发酵和淋醋,时间上虽然拉得长些,但相对简单。技术含量高、难度系数大的,要数在蒲篮里这段神秘的过程。之前全凭经验和感觉,稍有闪失便全家无醋可吃,更让酿醋人抬不起头。传说醋坛神是姜子牙,分封众神之神如此册封,足见醋坛神分量之重,醋对面食而言作用之要。在这紧要关头,酿醋人会特别挑选透气性好的蒲篮,期待在随后早晚的搅拌中,飘出那浓烈的酸香味。一道道的工序,宛若变魔术似的,那么严密、有序、神奇。
  酸化的过程越慢越好,少则三五日,多则十多天,先热后凉,然后装缸套淋。所谓套淋,其实就是用淋出的醋再去淋醋,以提高醋的浓度。头道醋、二道醋等沉淀下来,清掉淀粉,装坛贮存,以备全年食用。三道醋用来进入下一个循环,一丁点也不浪费。套淋结束后,方可与左邻右舍分享新醋。醋糟粉是从套淋之后的醋糟中沉淀出来的淀粉,和点面粉蒸煮后,拌上蒜泥、绿菜等,酸爽提神,成了人见人爱的“神来之食”。
  酿醋传说起源于酒,相传是杜康的儿子黑塔学着酿酒,存放酒糟时无意中制成了醋,这也是古人称醋为苦酒的缘由。对于饮食讲究、面食为主的关中西府人来说,酿醋是生活的必备技能。尤其农村妇女,有不少是高手。这手艺,在母女、婆媳间代代口口相传,手把手而授。一些熟谙诀窍的老人,集一生酿醋经验,常被邀至东家西户帮忙把关,看成色、试干湿、尝味道、控热凉,自然也在村子被看得起。若哪家酿醋出了岔子,定会被村里人笑话好多年。
  酸甜苦辣咸,五味醋在先。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品,醋从代替梅浆之时,便始终如同跳跃在舌尖上的精灵,飘散在闹市,弥漫在乡村,铺陈在历史的叙述中,须臾不曾消失。只是如今,农家醋的酿造日渐凋零,不说那工艺上的繁杂,单是耗时颇久就很少有人愿意为之,只有上了岁数的农村妇女依然在乐此不疲地酿醋。企业化的生产,在规模上满足了市场需求,但却少了农家醋的那一缕乡土气息。如今,含着浓郁情感的农家醋,已成为不少进城人珍藏的记忆与怀念。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