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政法专刊
第06版:西秦视点
第07版:特稿
第08版:金融之窗
第09版:专题•广告
第10版:综合
第11版:副刊•连载
第12版:家居专刊
标题导航
|
来自泥土的惊艳
又闻醋香
秦商史话
红船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来自泥土的惊艳
◎赵玲萍
第一次在东湖门口看见凤翔泥塑,我就为之着迷。我出神地看着这些造型夸张、各具情态的艺术品,它们仿佛在我眼前活灵活现地动了起来。朋友得意地说:“怎么样?我们凤翔人手巧吧!”我真心赞叹:“确实不一般,惊艳!”朋友说:“这只是冰山一角,我带你去六营泥塑村。”
来到六营村艺博园展厅,我真正被这片土地上含着泥土味儿的绮丽与神奇震撼了。看那骏马身姿矫健,神采俊逸;看那坐虎浓妆艳抹,嗔眉瞪目;看那金牛弯腰弓背,犄角拱起;看那狮子带花挂彩,威武淘气——或油漆彩绘,或墨线素描,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装饰,无不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十二生肖就有好几个版本,有的拙朴传统,有的透着卡通气息。各种造型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那或酣畅淋漓或玲珑精巧的线条,那或浪漫绚丽或淡雅细腻的纹饰,真的很难想象这些精美的艺术品脱胎于泥土。这些泥土里长成的生灵在我的眼前跃动着,黄土地的原始拙朴而又意趣盎然令人心灵震撼。
在老家农村生活时,母亲一双巧手在村里颇有名气。每年元宵节,母亲总要给我们捏面耍货。小面团儿在母亲手里轻巧把玩,用剪刀、梳子点缀花纹,用花椒籽儿装上眼睛,用红纸条儿嵌上嘴巴,一只只猫儿、狗儿、兔儿、鱼儿便憨态可掬,正月十五晚上闪着黝黑的眼睛陪着我们看花灯。母亲一双巧手给我的童年带来太多幸福。我心中最精美的手工耍货就是母亲捏的面耍货了。没想到,粗糙的泥巴居然能幻化成如此多姿多彩的艺术品。
工艺作坊中的艺人们在练泥、捏塑、着色。在一双双巧手的摆弄下,祥鸟瑞兽就幻化成形了。不同的制作程序,一样的倾心专注。看着他们走笔勾线,我的目光也随着画笔游走,自己也不禁屏息凝神,仿佛那画笔就握在我的手中一般。朋友说,这些艺人都是六营村村民。看着朴实无华的手工艺人专注的神情,我不由得感叹这朴素的黄土真是美的源泉。朋友告诉我,相传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部将在雍水河畔屯兵,后本部第六营的士兵在当地安营扎寨,闲时便用该地黏性很强的“板板土”捏制泥玩具出售,承传到今天才有了凤翔泥塑这枝民间工艺美术的奇葩。
在一间泥塑作坊,我还见到了老一辈泥塑传承代表人物,美术大师胡深老人。老人家精神矍铄,慈眉善目。我在老人的作坊里买了一匹洒脱俊逸的泥塑马,喜欢黑白纯色的洗练素美,一时别出心裁请求胡老先生在马背上画点红色饰纹。胡老拿起画笔轻轻点染,马背上的花便瞬间嫣然绽放了。下笔即成,不加修饰,大师的艺术造诣令人惊叹。
凤翔百里沃野,物产丰富,保持着古老的地域文化传统。听着朋友的介绍,我深深感叹,凤翔泥塑,这来自黄土地的拙朴瑰宝,蕴藏着丰厚的生命内涵。也许泥塑诞生的最初只是某个灵感的偶然,但历经数百年沉淀,泥土的纯粹之美表达着丰富的情感,已经凝结为这片土地上人们共有的情愫和体温。脚下的黄土千变万化,粗犷勇猛、端庄秀美、娇媚绮丽、千姿百态,绵延着劳动人民对黄土地的礼赞、对幸福的追求。今天的凤翔泥塑已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我们期待,这枝从泥土里生长的奇葩,在新时代的大美凤翔更加惊艳。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