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靠山吃山
■商子秦/著
  然而,麦黄杏却还是如期地走进了我们的知青屋。先是放牛的饲养员给我们送来了一襻笼,让大家尝了鲜。杏儿个头不大,比乒乓球略小。半边黄,半边红,一捏就分为两半,是我们所说的“离核杏”,味道酸中带甜,真是好吃。只是砸开杏核一尝是苦味的,有点遗憾。
  再下来,我们留在家中做饭的同学,抽空去摘了一次杏,背回来了大半背篓,让大家在一天的劳累之后,美美地解了一回馋。吃着酸甜的麦黄杏,听着哥们讲述杏树沟中黄杏满树的美景,真希望自己也能坐在杏树下去饱餐上一回。
  这机会还真来了。当夏收已近后期,一天,我们在离杏树沟较近的半山割麦,生产队长破例提前收了工,让我们知青去吃一回杏。走进杏树沟,树上的山杏已经熟透,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杏子的味道。山坡上野生的杏树不高,只要轻轻一摇,杏子就纷纷落下。当地老乡知道哪几棵树上的杏子特别甜,我们就坐在这几棵树下,放开肚子吃个痛快;临走时还用外衣打包,美美地带回一大堆。记得那天回去,大家基本上都没有吃饭,真是让杏子给吃饱了。
  长达半个月的夏收结束,麦黄杏的成熟旺期也基本结束。这时再来到杏树沟,树上的杏子基本落完,树下熟透的杏子大都有了溃烂的瘢痕,所以空气中的杏香味就更加浓郁。
  就在我们闻着杏子的香味,在树下挑拣着残存的好杏时,忽然看到山村中的几个学生背着背篓结伴走来,心想他们大概和我们一样,是在放学回家后来捡杏吃的。谁知他们来后,却是在树下把好坏杏子一起装进背篓。于是我们好奇地问道,背这些烂杏子回去干啥?回答则令我们出乎意料:喂猪。孩子们还告诉我们,人都说猪笨,其实猪很聪明,吃杏时光吃杏肉,会把杏核留在猪槽中,杏核冲洗晾干后还可以送到供销社卖钱。
  原来如此。真没想到,山村中的猪竟然也有大吃麦黄杏的口福啊。
  话说白面馍馍
  陕西关中人把馒头叫作“馍”。而在我下乡的宝鸡山区,馒头的名称还要再加上一个“馍”字,叫作“馍馍”,两个字连起念,显得格外亲切。
  白面馍馍其实就是用小麦面蒸的馒头,之所以叫作白面馍馍,是因为要区别于黑面馍馍,就是用麸子面蒸的馒头。麸子面就是把小麦的皮也磨成粉,掺进面粉之中,面粉发黑,蒸出的馒头自然也发黑。下乡时,我们所在的生产队生产小麦少,不到全年口粮的一半,人们想多出一点面粉,不得已这样做。比起白面馍馍,黑面馍馍自然是不受人们的待见。想不到几十年过后的今天,黑面馍馍竟然成了健康食品,还有了个时尚的新名字,叫作“全麦面”馒头。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不管白面还是黑面馍馍,都是蒸出来的。蒸馍馍是个手艺活。先要和面,就是给面粉添上水,揉成面团,在和面之时,还要掺入捏碎的“酵头”,然后把和好的面团放进面盆中发酵。等待面团发起,体积增大,揪起出现蜂窝状,这时就可以把面团倒上案板,添一点碱水中和,然后揉面。经过反复揉和,直到面团筋道光滑,再开始做馍馍。
  馍馍可以做成不同的形状。做圆馍馍要揪成一个一个小面团,再揉成一个个圆圆的馒头,放入蒸笼;做杠子馍则简单一些,把面团揉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用刀均匀切一下,并不切断,也是放入蒸笼,然后大火烧水蒸上二十分钟,馍馍就大功告成了。
  我这里写下来的,只是一个大致的流程,其实蒸馍馍的过程中,如酵头放多少,发面要多长时间,碱水添多少,都很有讲究。我们刚下乡时掌握不好,有时发酵时间过了,馍馍蒸酸了;有时碱水放多了,馍馍蒸黄了;有时发酵时间不到,馍馍蒸成了死疙瘩,出的洋相真不少。到了下乡后期,大家摸出了门道,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把馍馍蒸得又大又香。
  馍馍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我们这个小队,刚下乡时吃商品粮,白面较多,一般早晚饭都是吃白面馍馍,就着玉米糁子稀饭,中午吃一顿面条。半年之后,开始在生产队分粮,小麦面少,玉米面多,这样不但白面馍馍变成了黑面馍馍,还要经常变着法子做玉米面发糕、玉米面窝窝头、玉米面饼子等等,有时中午连面条都吃不上,变成吃搅团。搅团看起来体积大,但不顶饱。馍馍就成了大家期盼的美食。蒸上一次馍馍,每人一顿都是好几个。黑面馍馍也没人嫌弃,照样一抢而光。
  记得有一年因为受灾,我们小队吃上了返销粮,粮站供应的都是玉米。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日三餐都是玉米面。恰好这时生产大队组织文艺宣传队,我因为有一点小特长而被选中。去大队排练节目要自带干粮,我带的都是玉米面饼子和发糕一类。
  (连载16)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