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秦商史话
■章学锋/著
  甘肃、青海等地的牛羊毛皮汇集到泾河边上的百谷镇、南强村、封家村一带,泾河里随处可见漂洗的皮革,不仅北京、天津、上海、河南、河北等地的皮革商人来这里批发皮货,连邻国甚至欧洲国家的商人也对陕西的皮毛制品情有独钟。
  出自陕西乃至西北皮革匠人之手的皮货,为什么会成为国内乃至世界商人眼中的香饽饽?为什么此前秦汉、唐宋的多个盛世里,都没能出现这样的商业景观?因为清朝西北畜牧经济快速发展,为皮毛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三秦大地八百里秦川,尤其是陕北地区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常年天高气爽,堪称是一个天然的牧场。清朝末年,仅陕北一地每年的羊毛出口量,就多达4万到5万担。此外,甘肃年产皮毛4万至5万担、皮张约7万至8万担,青海则年产羊毛3500万斤、白羊皮125万张、黑羊皮5万张、羔皮16万张、豹皮1万张。数量如此巨大的皮毛产量,为陕西乃至西北皮毛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当时,很多秦商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以及陕北一带收购各类皮货,运回泾阳县内加工,导致县城内出现了很多的熟皮手工作坊。清朝实行统一发展的民族政策,统一了西域、收复了新疆。据记载,乾隆八年(1743)、十二年(1747)间的两次贸易中,准噶尔部落的商队就携带毛皮30万张,这些皮货全部送陕西泾阳硝制。由满族贵族掌控的清政府,从山海关进入中原执掌政权后,这些贵族依然保持了喜欢穿毛革制品的习惯。统治阶层权贵的引领,对整个社会风气而言,无疑是具有榜样作用的,这也客观上刺激了陕西皮毛贸易的发展。秦地的皮革商人掌握着国内领先的硝制皮货技术。从黄土高原上下来的河水流入泾河段后,水中所含有的盐、碱成分比例天然适宜,非常适合用来浸泡和熟制皮革。加之,在泾阳、三原附近的蒲城、扶风、大荔等关中诸县盛产皮硝。早在明朝时期,政府就曾下令“将一切生皮自隶运送西安泾阳县地方硝制”。据记载,泾阳县东乡的皮匠利用泾河水泡熟皮的场面非常盛大,“每二三月起至八九月止,皮工聚其间者不下万人”。到了清朝时期,陕西泾阳皮革商人掌握的皮革制作标准,几乎成了国家标准。可见,在原料充足、政策扶持、权贵引领、技术领先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皮革与烟草、茶叶、盐等其他生意一起,成为秦商经营的主要项目之一。
  那些往返于关内和关外的“毛毛客”,将关内的粮食、布匹、茶叶等中原产品运到关外,将关外的皮革、药材等运回关内,促进西部畜牧产品与中部农耕产品交换,推动蒙古草原和中原经济大发展,同时也让他们能从中赚取差价获取丰厚的利润。明朝政府在三边边境上开辟有马匹交易的互市,榆林成为当时河套地区和内地交易的枢纽。很多来自榆林、神木等陕北地区的秦商,源源不断地将泾阳造的皮货运送到伊克昭盟各旗,以满足草原部落庞大的市场需求。
  山陕地区的农民和部分商人,先在长城北部50里内的黑界地耕种,后来突破朝廷限制,偷着将中原的农业产品带到蒙古草原,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河套地区。一些商人嫌在关内、关外往返太费时间了,就干脆直接在关外开垦荒地种植庄稼,拿现收的粮食去换皮货。秦商的这种做法,很快被山西、河北等省份商人效仿。那些来自黄河沿岸黄土丘陵的贫苦人,越来越多地沿着黄河在晋、陕和蒙古草原交界处的16个水关,走水路到关口外去下苦力,或直接走榆树湾渡河,或渡河入陕西府谷境内,步行到古城关,再进入蒙古草原。
  在清廷平定了噶尔丹叛乱后,关内经商打工的人不仅大规模地迁徙到关外,有的甚至是全家搬迁、整村搬迁,还有的和蒙古族姑娘成亲。这种为满足生存而引发的人口流动,最初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谁也没想到这个现象竟然持续了几百年之久,世人称之为“走西口”。1793年,关内多地遭遇特大旱灾,乾隆让军机处秘密守住长城各关,对因饥荒要出关的民众即时放行。民众为生存需要越过长城,到蒙古草原西部或中部地区谋求生存与发展;朝廷的许可,加速了走西口道路的打通。清康雍乾年间,“走西口”形成了一次一次的移民高潮,共有20多万陕西商民出关口、闯关外,开发了富饶的河套平原,使“天下黄河富宁夏”成为西部最壮丽的景色;而后又继续朝西走,开发了河西走廊和新疆。这股绵延了400多年的“走西口”西部初期开发浪潮,是陕西人一手描绘的历史画卷。
  那些秦地的汉子为什么非要别离?黄土地上的古道悠悠绵延千年,成千上万的走西口的人流,要忍受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艰辛,要忍受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煎熬,他们之所以这样冒险,是为了生存,为了抗争大自然。男人的雄心驱使着他们,背井离乡到远方去拼搏,且不论未来是发财还是血本无归。是的,在黄土地上实现不了的梦想,或许会在远方得以实现。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对于这些外出经商或打工的秦地汉子来说,他们不仅要翻越一道道可以看见的地理上的关口,更要翻越一道道看不见的心理上的关口。(连载45)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