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质量专刊
第05版:西秦视点
第06版: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第07版:广而告之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连载
第11版:文化
第12版:专题
标题导航
|
寻找积极的典范力量
《生活家》
《古典今译》
《中国人缺少什么?》
秦商史话
靠山吃山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商史话
■章学锋/著
最后,只能在后妃、太子和大臣们的搀扶下,仓皇逃窜。一个祖先在马背上征服天下的民族,后代居然退化到连马背也跨不上去。
元朝灭亡了,长安城还在。这座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都算起,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和打打杀杀。世人先后叫它“丰京”“镐京”“丰镐”“咸阳”“长安”“凤城”“斗城”“常安”“京兆”“大兴”“永兴”“奉元”“西京”等名字。这些名字,像某种哲学的体验,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生命之中。这些名字中,最让人中意的是长安。长安,长安,长治久安!好听的名字叫顺了、听顺了,也是嘴巴和耳朵的福气。
头顶的蓝天依旧高远,脚下的黄土依旧深厚。
明洪武二年(1369),朝廷下诏将“奉元路”改为“西安府”,要借此名来“安定西北”。给这座城市取下了这个名字,能让皇帝感到吉祥和安全,他可以在宫里睡个安稳觉。然而,天下不太平,想过几天太平日子实在有些难。1616年,女真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凭借祖上留下的13副铠甲和自己的勇敢,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后金。1636年,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陕西农民李自成率领起义大军,把正睡安稳觉的大明皇帝赶下台。可怜的闯王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还没来得及喝一杯庆功的小酒,就很快被乘势入关的清军打得兵败如山倒了。
西安之名,由此传开,再未更改。
但是,这座城和这片土地的商业史,从此掀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明朝建立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成为统治者的第一要务。在诸多措施中,对关中地区影响较大的是重新扩建了西安城。唐朝末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把长安城里能拆的土木材料悉数拆毁从渭河运到洛阳。此后,执掌长安城的军阀头子韩建,将唐长安城缩建为只有52平方公里的新城。后来的五代、宋、金、元时期,这狭小的城区一直没有得到扩建。朱元璋上台后的第三年,封次子朱樉为掌管陕西一带的秦王。秦王府就建在今天陕西省人民政府南边200米的西安市新城广场附近,有一段城墙墙体保留至今。
从洪武三年(1370)到十一年(1378),大明朝廷对西安城墙进行了历时八年的大规模扩建:先在唐朝皇城的基础上将西城墙和南城墙增修加长,再将东城墙和北城墙各延长四分之一。具体的做法是:将黄土、石灰、细沙、麦草等物,混合后充分搅拌分层夯筑,每个夯层厚约10厘米,城墙高12米,顶宽12到14米、底宽16至18米。明朝修建的西安城墙,城墙的厚度明显要大于城墙的高度,显然这是为了满足军事防御的需要,朝廷希望这座城池成为大明帝国安定西北的重镇。
这样,一座西城墙长2706米、南城墙长4256米、东城墙长2886米、北城墙长4262米,周长约13.74公里的长方形城郭就矗立在了世人的眼前。
和唐末韩建建的新城相比,这座四方城的长和宽都增加了约三分之一,城区面积也比原来增大了八成。城区面积扩大后,城市里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多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区域也明显增大了。
同时,明政府大力兴修水利服务农业,鼓励垦荒减免赋税。洪武八年(1375)在泾阳县修建洪渠堰,灌溉了泾阳、三原、高陵、临潼等县的农田200多亩,为农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鼓励农民开荒种地,特别规定免除新开荒地三年的徭役。他下令陕西等省农民新开垦的土地,不用上交土地赋税。在这一利好政策的鼓励下,陕西省耕地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以蓝田县为例,从洪武十四年(1381)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181年间,耕地面积从1558顷43亩增加到了1988顷29亩,净增面积429顷86亩,相当于原来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清朝建立后,在陕西等省继续推广这些有助于恢复经济发展的政策。
经过100多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陕西关中一带的商业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一派兴盛的气象。从嘉庆二十年(1815)到道光、咸丰年间,陕西关中地区的人口数量就从670万增加到了800多万,其中人口超10万的县就有20多个。人口的大幅增加,特别是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等非农业人口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在明清两朝统治中国的500多年里,尽管陕西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无论从速度和力度上,都要远远落后于江南江浙一带。但相比宋元时期,商品的品种和规模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商业氛围也日渐一日地浓郁起来。
明清时期以西安为城市代表的陕西商业,出现了专业化市场的新景象。由于棉纺织产销兴旺,市场既有拿棉花、蚕茧等原材料当商品的,也有将加工后的棉布、丝布、细布等商品用来销售的。明清时期,陕西等多个省份还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棉花革命,成为引领当时产业调整的潮流性举动。瓜果类商品成为新宠,大量的桃子、苹果、樱桃、酥梨、大枣、西瓜、葡萄、木瓜、山楂、石榴等商品,从关中农村运到西安城,成为城市居民喜爱的时令水果。当时,地处秦岭的临潼、蓝田、长安、周至、户县等地果树种植业蔚然成风,还出现了泾阳的大枣,三原的樱桃、柿子、葡萄,兴平的甜杏、李子,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的杏、桃、枣、西瓜等带有地理标志特色水果的主产区。蔬菜产供销一体化路径形成,居民们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大蒜、大葱、茄子、白菜、芹菜、辣椒、木耳、茭白、洋葱、韭菜等蔬菜。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