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本期发布:
路文彬推荐好书《当教育遇上电影》——
寻找积极的典范力量

  这本书的写作纯属偶然,它缘于今年初和安徽教育出版社何换生君的一个电话。在电话里,他问我可不可以写本教育电影方面的随笔?甚至连书名都想好了,就叫《当教育遇上电影》。我丝毫没有犹豫,便接受了他的建议。无须多言,我能理解他的初衷,也明白他为何要找我写这本书。
  我同何换生君合作多年,他是最值得我信赖的一位编辑,彼此有着共同的学术追求和教育情怀。除了学术,我们平时交流最多的就是有关中国教育的痛切问题。我们都认为,批评中国教育的声音已然足够嘈杂,而那些正面积极的典范力量似乎却因此被我们忽略了。所以,我们更需要听到的其实是具有引领性的教育典范的声音。
  于是,《当教育遇上电影》这本书的基调便自然定下了。放下电话,我即开始了选材工作,并在签订合同之前正式进入写作状态。
  相关的电影确有很多,不可能穷尽,也没必要穷尽,我在遴选时的标准除了大致照顾到时代和国家的多元性,主要依据的就是师生关系以及电影本身的艺术感染力。我想通过这些有限却不乏分量的影片让人们知道,一个优秀的师者应该具备的究竟是哪些品质?教育真谛的崇高性是如何被这些师者承当起来的?当然,有时候这师者不必然是职业意义上的,他或她也可能是父母,还有可能是学生甚或是其他什么人。总之,就是那个可以让你从其身上收获某些启悟性教益的人。
  我所认同的教育必须是以爱与自由的理念为基础的,因此,像《爆裂鼓手》这样的影片虽然颇有影响力,但在教育理念上却是同我格格不入的。在我看来,教育一定不是为了成功而进行的自我折磨。如果我们把人生目标的实现演绎成了卧薪尝胆的复仇过程,那么我们所能学会的注定就只会是屠戮和掠夺,而这则恰恰是对教育的毁灭。
  这本书的写作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师者所存在的不足,对于一个真正的师者而言,其所拥有的智慧里必须包含着同情、理解、耐心、坚定,以及正义、勇气和谦逊等诸多你可能压根未曾预想到的品质。那么,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或许还是远远不够的吧。
  在光与影的不断变幻中,教育被雕琢成一尊尊永恒的塑像,时刻提示着我们人类在成长之路上的努力。凝视着这些个性丰满的雕塑,我播撒下文字,只是为了表达自己深深的敬意与感激。
  (路文彬: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