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本期发布:
靠山吃山
■商子秦/著
  先从一个小故事讲起。那是下乡后的第一个夏收,大中午时分,顶着烈日我们在半山上割麦。老乡们说,太阳越毒,那麦秆就越脆,镰刀一碰就断,这时的麦子割得最快。而这时也是一天最晒的时候。我们这些知青本来不耐渴(真就像那豫剧《朝阳沟》里台词说的那样:城里人爱喝水),而大家上工时带的那点水,到这时早喝干了,个个嗓子里就像要冒出烟。
  就在这时,山路上出现了送水人的身影,干渴难忍的我们激动得几乎想喊“万岁”。放下镰刀急忙跑到地头,等到端起水碗一饮而尽,大家这才缓过神来,发现我们所喝的竟然是茶水。这茶水宛若琥珀,黄亮黄亮,茶色诱人,闻着有淡淡的茶香,喝着有微微的甘醇,还有一点新鲜的树叶气息。喝下之后茶香沁人心脾,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劳累减消。大家不禁好奇地打听,这究竟是什么茶?送水的老人告诉我们,这是用杜梨树的树叶煎成的茶。
  杜梨树也叫棠梨树,是我下乡的山区一种很常见的树木。这种树春天开花,很像梨花。秋天结果,果子个头很小,味道又涩又酸。当地人专门用它来嫁接梨树。没有想到杜梨树的叶子还可以用来泡茶。
  从这天以后,我们这伙知青闲暇时候,也常常摘些杜梨树叶洗净晾干,用来煎茶喝。特别是在盛夏,一锅水烧开,扔进十几二十片杜梨树叶,放凉之后,立刻就成为色香味俱全的杜梨树叶茶,就地取材,一分钱都不用花。这种自制的茶品,喝起来也觉得有一种很是“品麻”的感觉。下乡三年,每当想喝茶的时候,我们就都是用这种特殊的茶叶来“过把瘾”。一些同学还把这种杜梨树叶茶带回城里,让家人品尝;但对于杜梨树叶茶,却没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告别农村,自然也同这种茶“拜拜”了,直到这次写文章才想起。
  这次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杜梨树叶有着特殊的药用价值。杜梨枝叶中含绿原酸、异绿原酸、新绿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本草纲目》谓其枝叶:“酸甘涩、寒,无毒。治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就连被我们认为不能够入口的杜梨果实,竟然也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和鞣质等,其性寒、无毒。《本草纲目》曰:“烧食止滑痢。”可用酿酒,又可供药用,为收敛剂。
  杜梨含苞欲放的花蕾竟然还是一种时鲜山珍,用沸水焯一下、冷水漂几天,串荤、素炒、凉拌都好吃。可惜当年我们不知道这么多,又是白白耽误了许多口福。
  而用杜梨树叶当茶叶,也是许多地区人们的共同习惯。据说这种杜梨树叶茶还有一种特别的功效。其他茶叶泡制后不马上饮用,时间长了便韵味全失,隔夜茶更是不能喝。而杜梨茶泡好即使三五天过后,依然可以放心饮用,且色香味依旧。
  作为一个文学人,我还想告诉大家,杜梨树还屡屡出现在古诗之中(在诗中均为“棠梨”)。诗经中有“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范成大诗中有“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白居易诗中有“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我以为最好的还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村行》,不但让我想起了秋风泛出红色中的杜梨树叶,还有那浓浓的乡愁。全诗抄录如下: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被桑葚染成紫色的五月
  进入五月,我当年下乡的宝鸡山区,就迎来了桑葚成熟的季节。
  桑葚是桑树的果实。小模样长得疙疙瘩瘩,不是那么好看。桑树上的桑葚开始是绿色,随着季节渐渐变暖变热,桑葚渐渐长大,色彩也逐渐变红,变紫,亟待完全成熟,就像一条条胖乎乎的、长长的紫色大虫子,每一颗桑葚,还都带着一个细细的小柄,挂在桑树上,长在桑叶间。
  桑葚熟透之后就会从树上自然落下。这时,在桑树下捡起桑葚,轻轻吹去浮土,择去果柄放入口中,饱含果汁的桑葚软而糯,甜中带酸,鲜嫩可口,只要轻轻用舌头一压,果汁就全部浸入口中,仿佛一下子甜透心底。最好吃的桑葚,就是这种从桑树下捡起的熟透的桑葚。因为有了桑葚,就连下乡时本来非常清苦的日子,都仿佛被这桑葚给染出了一丝甜味。
  小时候在城市里也吃过桑葚。那时候小学生时兴养蚕,养蚕就要有桑叶,就要找桑树,从而也就见到了桑葚。孩子们嘴馋,听说桑葚可以吃,自然要尝一尝。可能是桑葚没有成熟就被摘着吃了,印象中的桑葚味道自然就不怎么好。
  下乡之后,见到山野中的桑树结出的桑葚,先是那个头,就足足让我大吃了一惊。
  (连载11)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