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林场的变化
  李明科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毕业分配到林场,在林场工作了近30年,目睹了改革开放后林场发生的巨大变化。
  林场都在深山,比较偏僻,距城镇较远,交通不便。我参加工作的辛家山林场,距宝鸡市区95公里,距红花铺36公里。大部分林场职工都是靠步行,林场不通公路,没有交通车辆。上世纪60年代,国家建设急需木材,完成指令性计划是首要任务。当时都是人工采伐、人拉肩扛,用汽车运到红花铺贮木场,再用人力装上火车,交付用材单位才算完成任务,劳动强度相当大。那时,工人的生活条件很差。据老工人们讲,林场生产木材,但是工人们的生活条件是“竹笆墙,棍棍床,茅草房,睡在床上看月亮”,夏季漏雨,冬季飘雪。有的工棚床上人太多太挤,翻身都要喊“一二”,一些林场工区的工人住的是四面透风的简陋工棚。
  林场大部分不通电,辛家山林场有一台发电机,傍晚只发两小时电,其他时间照明,我们就找个墨水瓶,去要点柴油,点柴油灯。
  当时辛家山林场的工人家在安徽、山东、河南的居多,常年不回家,与家里联系主要靠往来信件。外来的信件要转到凤县双石铺,双石铺转到唐藏,唐藏的邮递员骑自行车走36里路才到辛家山,经常是隔好几天才有信件,若遇连阴雨或冬雪天气,多天无信。有的工人家中有急事,收到信早已过时,干着急也没办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林区,给林场带来了勃勃生机。实行承包责任制、聘用制,开展种养加,调整单一的产业结构,推行产、供、销一条龙,大胆尝试,勇于改革,破除封闭式小农经济模式,让林场“活”了起来。
  林场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自然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森林公园。林场改革的先行者杨文洲同志,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利用汤峪温泉、太白山资源优势建起了全市第一个森林公园——太白山森林公园。随后,天台山森林公园及红河谷、通天河、青峰峡等森林公园相继建成。公园设施从无到有,经多年发展,形成了高档宾馆林立,吃、住、行、游、购、娱一整套的接待服务。森林旅游成为宝鸡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无人问津的深山老林,名不见经传的林场,竟成了旅游热点。
  改革开放后,各林场的职工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场都修通并硬化了公路,通上了高压电,通信有网络基站。场部都搬到了城镇,修建了整齐美观的小院。辛家山林场在市区大庆路先后建起了5栋职工住宅和办公楼。国家的棚户区改造政策解决了林场职工的住房问题,过去住工棚的林场职工如今也成了城里人。
  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服装整齐,朝气蓬勃。职工的整体文化程度也提高了,大中专生比比皆是。上下山交通通勤场里有了中巴通勤车。
  去年,我们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和几位老同志,回辛家山林场聚会,大家感慨地说:过去做梦也想不到林场有如此大的变化。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