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西秦视点
第05版:健康养生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连载
第11版:文化
第12版:社会新闻•交警之窗
标题导航
|
雪地里的芹菜
《为爱朗读》
《奇迹唱片行》
《大鱼》
秦商史话
靠山吃山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靠山吃山
■商子秦/著
记得那时的苜蓿地都有专人看管,苜蓿属于集体财产,生产队的农民不能随便去割苜蓿,顶多是在春天苜蓿刚发芽的时候,偷偷掐上一点,吃上个一半顿。而我们知识青年则享有大吃苜蓿的特权。
我们下乡时是“以粮为纲”的时代,生产队只种土豆,不种青蔬菜。农民吃菜极少,一家一户在自留地里栽上几行大葱、蒜苗、辣椒之类,就算自家的小菜园了。知青们在城里养成了吃菜的习惯,在这里吃菜还真成了问题。于是,生产队给我们特殊的照顾。这就是开春时节,可以在集体的苜蓿地里割苜蓿,以解“无菜之炊”的困难。
苜蓿作为野菜的食用期很短,仅仅是在初春的嫩芽时期,一旦长大变老就成了饲草,只能用来喂牛了。所以每年初春,头茬苜蓿刚刚起身,这是我们割苜蓿的最佳时刻。那时我们已经不是去提着篮子“掐苜蓿”,而是带着镰刀去“割苜蓿”,然后成背篓背回,拣去枯叶杂物,用山泉一一洗净,在知青灶的大锅中用开水“焯”过,然后在芦席上晾干,这样的干苜蓿就可以储藏很长时间。一连好几个月,每当中午煮面条时,往大锅里下上一把干苜蓿,饭锅乃至我们的饭碗中,便泛起一片绿色……
在下乡时所吃过的所有野菜中,苜蓿是最好吃的,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含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苜蓿是清凉性的野菜,还有消除内火的药用功能,是维护健康的菜肴。
苜蓿又可以肥田增产保持水土,其发达的根系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农谚说:“一亩苜蓿三亩田,连种三年劲不散。”苜蓿枝叶繁茂,对地面覆盖度大,又是多年生深根型,在保持坡面湿度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
苜蓿开紫花,花开在五月,每当开花时,苜蓿地一片淡紫,犹如一片片浮动的紫云,成群的野蜂在苜蓿地里采蜜,真是一道风景。那时城市里有一种紫云英蜂蜜出售,我一直以为是苜蓿花的蜜,这次写文章时查过,原来苜蓿和紫云英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但都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回想当年,应该深深感谢苜蓿,更感谢当年给了我们特殊的“吃苜蓿”权利的乡亲们。写到这里我才想起,每年春天,在我们吃苜蓿的时候,因为苜蓿太小,还不准割来喂牛,真正的“老牛”们,那时还吃不上这样的“嫩草”。现在想来不禁自责,我们这些知青,在农村时就连牛的饲料也抢先吃了,真不好意思。
“珍珠糕”和“哄上坡”
连续写了许多山中的野菜山果,也该讲讲主食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哄上坡”和“珍珠糕”,所说的即是陕西乡间的同一样饭食,那就是搅团。
记得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城市酒店的餐桌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有着寻根和忆旧色彩的农家饭食,并备受人们欢迎。一次带儿子赴一个饭局,席间服务员上了一道菜品,盘子里整齐地摆放着黄澄澄小方块,上面浇着红红的辣油醋汁,旁边还有绿色菜叶,色彩和造型都很是悦目。服务员报上菜名为“珍珠糕”,刚刚10岁的儿子第一次见到这种饭食,连连举箸品尝。我告诉他说,这叫搅团,是我们上山下乡在农村时经常吃的饭。儿子立刻一声惊呼:“哇塞,你们天天都吃这么好吃的饭啊。”就这一声,也把我原本想说的话全噎了回去。这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儿子哪里知道,搅团在我们这些知青印象中,非但不是美味,而恰恰是下乡时贫困生活留给我们的深刻记忆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小麦和大米叫作细粮,玉米和小米、绿豆等叫作粗粮或杂粮。我们所在的山区玉米种植较多,于是口粮中杂粮的比例较大,用玉米面所做的搅团,就成为知青灶上的主食之一。
和这盘“珍珠糕”相比,我们那时所吃的搅团,首先是缺油少醋,没有这样众多的调料,仅仅是用浆水煮成的酸汤一浇,自然是味道寡淡。再就是搅团这种饭食含水量大,少量的面粉可以做出大体积的食物,当时看起来吃得很饱,但不耐久,下地干活一会儿尿上两泡,就又会感到饥饿。所以农民称之为“哄上坡”。还因为当时口粮标准低,粗细粮对半,那些年我们的午饭基本上是一天面条一天搅团,相比之下,面条自然是既好吃又顶饱,搅团就不受人待见了。
尽管如此,下乡三年,我们这些知青同学都学会了做搅团。搅团搅团,顾名思义,是搅而成团。搅,就是制作搅团的关键所在。记得做搅团时,大锅中水要滚开,然后一边向锅中慢慢撒下玉米面,一边用擀杖或勺子在锅里搅,而且要朝着一个方向均匀地搅,搅至没有干面粉也没有疙瘩,成为一种浓稠的糊状。(连载7)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