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怎样学习国学经典
◎孔润年
  一、什么是国学经典
  今天,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在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都涌现出诵读中华经典的热潮。那什么是“经”或经典呢?广义的“经”,指国学经典或中华经典,包括诸子百家。狭义的“经”,各家说法不一。如秦以前儒家有“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秦以后儒家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南宋以后流行“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清代有《十三经注疏》流传下来。除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各有经典。东汉以后,道教、佛教等宗教,也有自己认可的经典。
  二、为啥要读国学经典
  古人皓首穷经,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目的;今人读经是为了提高文化素养,找到精神寄托,增强文化自信。经典历经千百年社会实践检验,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是古圣先贤的伟大创造和贡献!读经典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分为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汇集了中华文化的宝贵精神遗产。经典是国学之粹、民族之魂、文化之根。不读经典,空谈国学,虚浮无根。
  三、正确对待国学经典
  读经并非文化复古,而在于追求民族复兴,不忘圣贤教诲,方显文化自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在读经典时,还要树立科学的文化观。也就是要有与时俱进、统揽全局的眼光,要正确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我们既不能虚无传统,又不能厚古薄今,更不能以古非今;既不能贬中扬西、崇洋媚外,又不能自我封闭、盲目排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继承红色革命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
  四、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在学习国学经典中,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每个人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无论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此,笔者分享几点认识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借鉴意义。
  第一,微观深入,细读文本。选择优秀版本,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阅读理解。国学经典版本较多,同一经典,不同版本,内容有差异,甚至有错误。因此,一定要选择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巴蜀书社、岳麓书社、中州古籍出版社、三秦出版社等著名古籍出版社的图书。
  第二,宏观把握,归纳概括。整体把握,不搞碎片化。每部经典都内涵丰富,学习者各有侧重、各取所需,可以理解,但不能盲人摸象,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在微观深入、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要善于归纳总结,抽象概括其核心思想和基本精神,有些还要概括其原理和原则。
  第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常言道:不上高山,不显平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热爱经典,执着研读,但不可偏执,视野开阔才不会钻牛角尖。除了熟读文本,还要深入了解经典的历史背景、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历史评价。最好听一些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有助于开阔文化视野、明确文化方向、增强文化自信。
  第四,化繁为简,重在理解。庄子认为事物的精微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他提出“得意忘言”的主张,即利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去获得“言外之意”。王阳明曾提到读书的“三个境界”:一是“记得”(背诵),二是“晓得”(理解),三是“明体”(心体)。他认为,读书不在于死记硬背,也不在于读了多少遍,而在于理解其思想,更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第五,联系实际,灵活应用。很多经典所讲的原理和原则,可以与自己的生命、生活、修身结合,也可以灵活应用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
  (作者系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