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廉政广角
第04版:专题
第05版:社会新闻
第06版:特稿
第07版:健康养生
第08版:时事新闻
第09版:文化
第10版:广而告之
第11版:副刊•连载
第12版:今日高新
标题导航
|
难忘雨伞布鞋和土窑
我家住房的变迁
又爱又恨的搅团
家乡的那条路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家乡的那条路
唐志强
时光匆匆,弹指间,我已从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孩,变成一个懂得把泪珠藏在深处的青年,成长的过程中,流逝的只有时光吗?翻开尘封已久的相册,又见到了拉着架子车的爷爷,他行走在刚修好的公路上,一副惬意的神情。
上世纪60年代,我的老家在扶风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十八弯坡上,仅有一条通往县城的路。村民们下地干活、去县城买东西,都得从这里经过。
这条路的路基是用凹凸不平、大小不一的石灰岩块铺垫的。坡上沿路仅有三间石砌墙壁、茅草苫顶的房子。第一间为“伙房”,房内置放着两口黑瓷大缸,每口能盛三担水。一盘土灶上经常烧着一口盛满水的大铁锅;一块木板上放着十几摞黑色的大瓷碗——这是专为过往车夫提供饮食服务的。第二间为“干店”,夏天,地上铺满了白白的席子,席子下铺着厚厚的麦草——这是专供车夫歇息的。第三间为马厩,屋子里每隔4米栽了两行碗口粗的牲口桩,桩下面都放着一口五六十斤重的石槽——这是供过往的骡马、当地的拉坡牲口养精蓄锐。
很多年来,当地人将这里称之为十八弯坡茶庵。这道坡让爷爷吃了一辈子苦,他心里总惦记着什么时候拉着架子车上坡不再出这么大的力。
我还依稀记得那条路,上面覆盖着一层黄黄的沙土,延伸向远方,毫无生机。遇到大风天气,黄沙飞扬,衣服上便落下薄薄一层沙土;遇上雨天,路面泥泞不堪,车上车下都是泥水的天地,这段路也被乡亲们称为“水泥路”。
慢慢地,这种路况改变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条路已变成了用沙子和当地沟里产的一种料姜石铺成的石子路。路,光光的,一直伸向远方。路边有泥土的气息和绿油油的庄稼,还通上了面包车。当时,爷爷还骑着自行车,专门在石子路上爽了一回。
2005年冬季,公路、桥梁工程人员对这条路进行了测量。2006年,一条宽4米的水泥路贯通了。遗憾的是,爷爷在真正的水泥路修通之前,已经去世了。
现在,我更喜欢回老家,感觉路程并不是太远,我知道这是因为路好了。路好了,一头让村里的农产品运了出去,给群众脱贫增添了动力;另一头让城里人有机会走进农村,欣赏乡村的美景,也能增加农民收入。路修好了,群众富了,偏僻的家乡热闹了,这是致富路,更是连心路;路好了,可以招商引资,发展一方经济;路好了,我更加想念慈祥的爷爷了。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