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走笔千渭之会
◎吴利强
  在我看来,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就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
  每天上下班乘车途经千河桥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倚窗翘望。不为别的,只因为我常常被这里的优美景色所吸引。这里,就是总面积1800多公顷的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
  顾名思义,“千渭之会”说的就是千河与渭河交汇的地方。因这里常年受千河与渭河的冲刷、交汇,使湿地公园内整体的地形地貌呈现“东西近塬,南北面山,开口槽形”的特点。据考证,“千渭之会”历史悠久,它是秦人东迁过程中所建的一个重要都邑。《史记·秦本纪》记载:“三年(公元前763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两千多年前,汧渭之会是水韵天府,鸟语花香。《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述的就是这一带美丽的风景。
  然而,五年前的这里,河道内却大坑小窖,杂草丛生,脏乱不堪,是一处名副其实的荒草滩。我记得清清楚楚,2013年春季,这里来了一支开着挖掘机、装载机和推土机的工程队,他们将这里的河道挖深、挖宽,把河堤加高、加固,还在河道中间修筑起许许多多的人工沙洲。经过改造,河道变深了,水面变宽了,这里形成了一个人工湖。
  以前河道两岸没有天然植物作为屏障,泥土和垃圾等杂物极易进入河水,造成污染,河床就需要不断进行清淤。现在,两岸河堤普遍使用自然草坡,种植了各类苔草、禾草和灌丛植物。草坡自下而上移栽了一排排的柳树、竹子、毛白杨、七叶树和白皮松,其间夹杂了一丛丛的丁香、兰花等,郁郁葱葱,芳草萋萋;河道两岸更是绿树成荫,花草遍地。一道道绿色的天然屏障,不仅使河水具有了一定的净水功能,还防止了水土流失,美化了环境。
  随着千河、渭河水质的改善,水中鱼类资源也日渐丰富,还引来了许许多多的珍禽异鸟,有的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水中,一群群赤麻鸭在自由自在地嬉戏;湖面上,不时飞过几只悠然闲散的大白鹭;沙洲上,偶尔有成双成对的彩鹬出没其间……显然,这里已成为众多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乐园。
  如今,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健身、观景,感受悠久秦文化的新场所。站在两岸观景台上,可以欣赏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水乡风光;俯瞰水面,可以体会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宁静自然;漫步拦河大坝上,能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会体验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浪漫情调。“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真的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处绿色奇迹!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