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西秦视点
第05版:社会•法制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特稿
第08版:文化周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文化周刊
第11版:文化周刊
第12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镌刻在文化遗址上的记忆
窑洞工厂 战火中的民族工业奇迹
大同学园 村庄里的日本战俘学校
宝成铁路 秦岭上的铁路建设伟业
四十三年逨鼎:西周监察官的授职典礼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大同学园 村庄里的日本战俘学校
日本战俘在大同学园制作的印章盒。
太寅沟有啥?走进渭滨区高家镇太寅村,能找到一座遗址纪念碑,上面写着“大同学园旧址”字样。打问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会告诉你太寅沟与大同学园的故事:抗战时,日本战俘学校大同学园就设在太寅沟,一些日俘还在村民家住过呢……
1939年,位于西安的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一俘虏收容所”,迁到宝鸡县渭河南岸的太寅沟,并把收容所的牌子换成“大同学园”,教育家汪大捷任校长。收容所变学园,变的不只是牌子,还有管理理念,汪大捷改用人道精神感化俘虏,对战俘实施“反战”教育。
在此之前,日俘管束是个大问题,日俘受军国主义毒害很深,把侵略中国当作爱国,气焰嚣张,常打骂管理人员。对此,汪大捷在太寅沟建起一座感化战俘的学校。大同学园完全呈一副学校模样,共接收了约500名日俘。汪大捷聘请了有识之士前来施教,向学员讲述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文化渊源等,以及英法、德法长期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危害,以理服人。在台儿庄大捷消息传来时,学园及时告诉学员日本宣称的“三个月征服中国”是梦语,许多日俘认识到自己受到了日本军阀的欺骗。
校内生活比较自由,有篮球场,日俘可以参加运动和比赛。夏天,学校会组织学员去渭河游泳,在太寅沟也修有游泳池。学校还组织学员修公路,修起了从大同学园到宝鸡县城的公路。学校鼓励战俘手工制作一些生活用品,如躺椅、木匣子、肥皂盒等,卖给村民换取零钱用。至今,太寅村村民家中还存有一些日俘制作的手工艺品,一名张姓村民家中存有一个肥皂盒,当年三四名日俘住在张家,其中一名女战俘为感谢张家人,把自制的肥皂盒赠给张家。还有人存有日俘制作的印章盒,印章盒上写着“于宝鸡太寅纪念”的字样。
如今,大同学园虽已被拆除,但这段历史应该被铭记。在太寅沟,俘虏营变身学校,战俘被视为学员,中国人的这种气度和胸怀在古今战争史上很少见。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