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本期发布:
韩家崖的土窑洞
  韩家崖位于宝鸡蟠龙塬下,渭水之北,与巍巍秦岭隔岸相望,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是原始氏族繁衍生息之地,和北首岭、温家寨、刘家崖遗址发现人类活动遗迹的时间处同一时代。
  据《尚书·禹贡》载: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秦设都于汧渭之会,距韩家崖东咫尺之遥,韩家崖村北遗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韩家崖古村落为三层台塬,村里人称一台、二台、三台。村子主要有毛、韩两大家族,多年来,他们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一台以韩姓居多,比较宽阔,村委会大院就在一台。1958年修引渭渠时,将一台前的陡坡切为10米见深的直崖,门前变得狭窄陡峭。二台、三台多为毛姓,生产队的碾场在二台,那是朴实的乡民见证收获喜悦的地方。每年农忙季节,龙口夺食,光场、碾场、扬场、晒麦,上到八九十岁的老翁老妪,下到三两岁的小子丫头,上下齐动员,都忙得不亦乐乎。
  韩家崖家家有窑洞,窑洞完全原生态,镢头的痕迹排列有序、清晰可见,不像陕北的窑洞要用砖箍。我舅家住在韩家崖,他家一共三口窑,窑洞南向一字排开,西边一间由于雨水浸透,顶部已经开始漏水,里面放着麦草。中间一间阔且深,一进门东侧是一个大土炕,再往里接着一个小一点的炕,西边是一排柜子,里面挖出一个套间,套间没有窗户,搁些杂物和一把竹摇椅。我的很多童年记忆就是在舅爷的摇椅上度过的,舅爷会唱戏,词句早都忘了,但旋律很好听,他还有很多益智的故事。东边一间窑洞浅些,是大舅住。记忆中,冬暖夏凉的窑洞,是我和表姐表弟打草砍柴回来后,休息打闹的地方。
  从塬上淌下的雨水冲刷出来两条渠沟,将村子自然地分成了三层九块,基本上每一块都住着不出五服、一个门子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村主任基本上是毛、韩两大家族轮流担任,上世纪80年代的竞争选举尤为激烈,村民手握红彤彤的选票,庄严而神圣。这不但是责任,更是荣耀;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家族的荣耀。那次选举让还在上学的我至今记忆犹新,以后参加过很多次选举,有当选的、被选的,还有备选的,都没有那次刻骨铭心,即便自己当时只是个局外人。
  韩家崖是一个非常注重文化教育与传承的村落,距米寿老人韩树祥回忆:被乡邻尊称“三老爷”的韩叔勋生于1893年,是韩家崖距今最早的知名人士。他于1919年从上海大同大学毕业,曾参加反对军阀割据、反对封建压迫的革命组织“共进会”。1927年,他和部分进步教师,在虢镇创办省立第二中学,后又调至宝鸡县立中学任教。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担任中学、师范院校教员、校长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任宝鸡民盟副主委,1965年病逝。在韩叔勋的影响下,韩家崖人才辈出,从事教育者从小学、中学、大学、教员、教授到校长;保家卫国者从普通现役、退伍军人到高级教员、高级将领,遍布世界各地。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韩家崖人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土窑洞,住上了二层或三层房的院落;如今,在城中村改造进程中,韩家崖人再次乔迁,家家户户住上了出门有公交、上下有电梯的高楼洋房。
  曾经养育韩家崖人的那一孔孔土窑洞,依旧坚守在那里,就像华发慈母,在村落搬迁后的杂草丛生中踮着脚、仰着头,护佑着她远方的子孙。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