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政法专刊
第06版:西秦视点
第07版:社会新闻
第08版:金融之窗
第09版:时事新闻
第10版:广而告之
第11版:副刊
第12版:专题
标题导航
|
小满未满一切刚好
饰不闲
韩家崖的土窑洞
故乡的土屋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饰不闲
西府方言口音重,乡里人常将“饰不闲”的“闲”读作“韩”或“寒”。睹文思义的话,许多年轻人对该物件一知半解,但用老辈人的话说,它就是一年四季挂着装饰品和生活日用品,从不闲着的意思。
婚嫁是人生大事,少不了精心筹备。在西府传统习俗中,小伙姑娘一旦订了婚,两家人便开始着手准备组建小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女方家多以被子床单、衣裳服饰、茶壶水杯等小物件为主。这些东西因为是结婚当天陪同出嫁女送到男方家的,所以民间叫陪嫁品,也称嫁妆。与此同时,男方家也开始着手收拾新房,他们请来木匠打家具、做柜子箱子等置放衣裳和生活物品的大物件。在组合柜和衣帽架兴盛以前,搭挂衣物的“饰不闲”是室内必备的唯一挂件。
在过去,“饰不闲”是纯手工木制品,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做工精细讲究,尤其是细小的挂嘴顶端,精工镂空雕刻着的花朵、底板上浅雕的异草,都彰显着民间木雕工匠的技艺。常见的“饰不闲”,外观看上去极其简单,就一片薄板上突出几个挂嘴,但制作起来并不容易。工匠们先要挑选一条长约60厘米、宽约16厘米无瑕疵的木板条做底座,选材以木质细腻结实的松木、楸木为主;然后从正面刨平推光,凿出6个间距均等的卯眼,将6根比筷子稍粗、约10厘米长的木橛子作为挂嘴,削成一头大一头小的浑圆形或方形小木桩,并打磨光滑;接下来就要在木橛子大头一端的顶部精心雕刻上百合花、并蒂莲等吉祥花朵。这是制作“饰不闲”的关键工序,要在1厘米左右见方的平面上,雕刻出一朵盛开的花,花瓣镂空、花蕊逼真,还要凸显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绽放情景,即便老匠人也得攥着细小的挂嘴,埋头雕刻上两三天;雕刻工序完成后,工匠们在木橛子小头一端蘸饱熬熟的胶水,镶嵌进底板上留的卯眼里,晾干后再次用砂纸打磨光,并在底板四周以浅刀刻上叶茎,构成茎秆托叶护花的美丽图案;最后通体漆成喜庆的大红色,再刷上护色的清漆,一件古朴典雅、惟妙惟肖、结实耐看的“饰不闲”大功告成。小巧精致的“饰不闲”还有许多说法:底板长度60厘米和6个小巧的挂嘴,寓意六六大顺;挂嘴成双成对就是相依相伴,不离不弃;顶端镂刻的百合花、并蒂莲,寓意夫妻百年好合、白头到老;那些挂在“饰不闲”上的各种家庭实用饰品物件,则是家业兴盛、日子丰盈充实的物证展现。
上世纪80年代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饰不闲”,那是农家唯一的“百物”挂件,一般用两个铁钉固定在门把手一旁的墙壁上。家里人穿戴的大衣、外套、头巾、帽子、提包等衣物饰品,日常生活用的刷子、鞋钩,孩子的书包、玩具……大凡能挂的东西,一进门随手就搭挂在“饰不闲”上。过去人多的家庭,一件“饰不闲”上经常搭挂得层层叠叠,因为“饰不闲”在门旁的显眼处,主人出门前披衣钩鞋顺手一取,回来后甩手一搭十分方便。
纯手工木制的“饰不闲”,是民间艺人代代传承的中国木雕技艺,简单实用、轻巧美观,承载了西府人的苦乐悲欢。它无所不挂,四季不闲,体现了很大的实用价值。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纯白色、上下有两个挂嘴的瓷品“饰不闲”,形状像鸭子,农人称为“鸭娃嘴”;后来又出现了塑料制的类似形状品,样式新颖价格低廉。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坯房的消失,水泥砂浆粉刷的砖墙坚硬厚实,“饰不闲”无法钉上墙壁,老一代人难以割舍,将“饰不闲”挪到了木门背后,年轻人的视线转向了内部可以悬挂衣物的组合柜、时尚的衣帽架……
流传了数千年的老物件“饰不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它所承载的美好记忆,依旧暖在人们心里。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