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科技创新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本市新闻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编者按
周公庙印象
有温度的脊饰
感悟国宝毛公鼎
又见青铜器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又见青铜器
刘春燕
当我再一次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看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不能不为我们先民的伟大创造而震撼。
展览分为“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秦肇之路”“智慧之光”四个展厅,包含宝鸡出土的1100余件青铜器等精品文物,全面展现周秦时期宝鸡历史发展脉络,突出宝鸡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西周早期的瑰宝——“何尊”赫然在目,它不仅是“中国”文脉的承载者,更是镌刻着“中国”一词的最早实物证据,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
何尊为宝鸡青铜器文化的典型代表,就连宝鸡的宣传语也是围绕着它——“看中国,来宝鸡”“何以为尊,我有‘中国’”,使得宝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与青铜器的关系显现出来,因而响彻寰宇。何尊,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其内底铸有12行122字的铭文,记录了周成王在新建成的东都成周对下属“宗小子”的训诰,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献记载。据说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那“尊”为何意?尊在西周早期及以后很长一段历史中,都是作为盛酒的器皿来使用的:“莫使金樽(尊)空对月”“一樽(尊)还酹江月”里的“尊”分明都在充当酒器。何尊铭文中的“中”象形如旗,“国”字左侧则巧妙融合了房屋、人物与土地的元素,右侧仿佛手持兵戈的卫士,守护着左侧的家园,寓意深远。后来,四周加一个方圈,形似一座城池,或者说是一个小国。何尊铭文首次把“中”和“国”两个字连在一起,最初仅作为地理方位的划分:代表着中央之城、京畿重地,同时也蕴含了政治概念上的“天子之国”与“天下之中”的意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周原膴膴,青铜熠熠。这里每一件青铜器展品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散发出周文化的深厚韵味,它们以庄严的姿态,静静地诉说着周文化的源远流长。每一道纹饰,每一对耳柄,每一个圆环……皆有时代烙印。透过博物院陈列的展品,仿佛看到先民在青铜器制作中肩负的历史重任,付出的劳动和汗水,每件成品都体现出独具匠心的创造,映照出他们自豪的笑容……我再次走近青铜器,感受镌刻在吉金之上的家国之梦,聆听渭水河畔的大地回响和文明之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展品,象征着一言九鼎的承诺,彰显着以青铜器为傲的中华尊严。宝鸡,这座以重承诺、讲信用著称的城市,其庄严伟岸的形象巍然屹立。
古老精美的鼎、簋、尊、盘齐聚一堂……浏览过这些青铜器皿,深感周秦文化的博大精深,其精细的礼仪与精致的生活,正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礼仪文化精髓所在。与青铜器对语,更是寻觅文脉、守护文脉、传承文脉的一种觉醒。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