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要闻
标题导航
|
藤村的味道
娘
画一个爱的圆
背影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画一个爱的圆
赵林祥
临下班时分,阴沉了多日的天空飘起蒙蒙细雨。早春时节的北方小县城,骤然间冷风飕飕,寒意入骨。
见雨下得并不大,我缩了缩脖子,犹豫片刻后,一头扎进雨雾里,朝着租住的小区一溜小跑。
“赵老师——!”刚到单位外边的十字路口,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喊叫。我赶紧刹住脚步,回身朝四周搜寻。透过雾蒙蒙的雨帘,远远看见一个坐在三轮车上的年轻人,正满面笑容地向我招手。
我满腹狐疑地走过去。从相貌上看,这个年轻人似乎有些面熟,却并不认识。在这人来人往的寒冷雨天,他莫非碰上啥急事了?
到了车前,年轻人并不计较我的疑虑,热情地招呼:“赵老师,上车吧,我正好顺路回家,捎上你一程。”
“哦,你是……?”我望着他笑眯眯的脸颊,努力在记忆的脑海里搜寻,却始终觅不到一丝信息。
“老师,您忘了?我是你的学生建红,三年前参加过你组织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哩。”
“噢——”我长叹一声。两个人四目一对,短暂的心音交鸣,瞬间一见如故,哈哈大笑。我工作的残疾人服务中心是县残联下属机构,每年承担100多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每期邀请专家讲课,管吃管住学习一周。这么短暂的相处时间,哪里记得住每个学员啊。
“老师上车吧!”在建红的催促下,我破天荒地坐上了回家的“专车”,汇入北大街的滚滚车流里。
春雨“唰唰”地下着,不到十分钟的路程中,我们侃侃而谈。从他简短的叙说中,我窥探到了一位残疾人的自强自立之路,以及渴望回报社会的强烈愿望。建红三十出头,自幼因病致残,靠一双拐子艰难挪步,也没找到心仪的工作。三年前,他抱着技能谋生的热望,报名参加了残疾人服务中心举办的计算机办公实用技能培训班,经过一周时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电脑办公技术,由残联推荐进入一家公司,做资料管理工作,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单位还给办理了社保和医保。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在残联的大力扶助下,实现了自食其力的梦想。
用建红的原话说,他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免费培训,实现了就业愿望,解决了生活难题,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
老话讲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一个拄着拐子的残疾人,本身就行动不便,工作之余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呢?在这样的想法驱使下,参加工作一年后,他刚有了点积蓄,就买了一辆代步三轮车,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碰见同路者就捎上一程,用点滴的善行义举回报社会。这样的小事,他每天都在做,已经坚持了整整两年。
“赵老师,我就想画一个爱的圆,把我得到的回馈给社会!”下了车后,建红兴冲冲地对我说,满脸洋溢着满足的喜悦。看着三轮车一溜烟冲进雨雾里,这一刻,站在冷风飕飕的春雨里,我真切地感到一股暖流在心底涌动,驱走了早春的寒意,周身顿觉暖烘烘的。
这一段路,并没有多长。但这一份爱,却是沉甸甸的。尤其是一位残疾人发自心底的善意,他回报社会的热望,那么强烈地震撼了我。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感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也在尽可能地传播着爱与温暖。建红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就想着付出与报答,竭尽所能地帮助身边的人,这份善举着实令人动容。我想,他的话说得很在理,我们应努力画一个爱的圆,让爱在社会和人群中不断传递。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