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万象影刊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雨润百谷生 春深万物荣
向荣而生皆美好
田野铺开农耕图
妙笔谱写春之曲
健脾养胃正当时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三候
向荣而生皆美好
本报记者 祝嘉
当柳絮渐收、杨花落尽,谷雨携着最后一抹春意如约而至。谷雨时节,雨水润泽大地,草木舒展新姿,万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古人以“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三种物候,勾勒出暮春独有的生机图谱。
浮萍初生是谷雨首候的重要标志。清明过后霜雪消退,谷雨时节水温上升,浮萍在静水中迅速生长。4月16日早晨,记者在市区渭河南岸看到,河水平静如镜,天光云影倒映其中,仿佛一幅工笔山水画,河面浮萍星星点点,好像画卷上散落的碎玉。记者从水利部门了解到,谷雨前后,渭河水温升至15摄氏度左右,为浮萍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古人早就观察到这一现象,将浮萍视作地气升腾的标识,用以指导暮春时段的生产生活。
金色的晨光洒在渭河公园里,布谷鸟的“咕咕”鸣叫声不时从树林间传来。谷雨第二候“鸣鸠拂其羽”中的“鸣鸠”指的就是布谷鸟,学名大杜鹃,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大江南北的一种鸟类。谷雨前后,布谷鸟站在枝头,一边抖动羽毛,一边发出鸣叫,“布谷”“布谷”的声音,好像是在提醒人们尽快播谷、勿误农时。古人视布谷鸟为春天的希望,常将其纳入诗词、绘画中,并将“鸣鸠拂其羽”的生物行为作为调整农耕节奏的时间参照。
在这个雨丝浸润桑枝的时节,金棕色羽冠的戴胜鸟如约而至。据我市爱鸟志愿者孙伟介绍,谷雨第三候“戴胜降于桑”指的是谷雨末尾,戴胜鸟群聚桑林,其羽冠开合如折扇的姿态,与桑叶生长旺季形成奇妙呼应。“戴胜捕食桑树害虫,客观上守护了桑叶质量,而桑叶成熟期又恰是春蚕孵化的关键阶段。”孙伟说,这种鸟类活动与农业生产的协同,告诉我们古代农人如何借助自然生物链发展生产。如今,关中农村仍延续着“观戴胜、备蚕室”的传统,只是测温仪代替了曾经的土法观测,但生物规律与生产时序的“咬合”依然精密如初。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