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短视频赋能非遗,让古老技艺绽放新光彩
罗琴
  香云纱印染讲究“三蒸九煮十八晒”;汝瓷烧制有着“七分手艺,三分运气”的神秘;紫砂壶制作过程中数十种工具配合得非常精密……在短视频浪潮奔涌的当下,众多非遗制作技艺借势出圈,走进大众视野。那些美轮美奂的成品背后,无一不隐藏着无比繁杂的工艺,它们是匠人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
  短视频中,观众如同身临其境,看手艺人在香云纱制作中,如何进行薯莨液制备,再将蚕丝布浸莨水,再到晒莨、洒莨水等环节,环环相扣,每一道工序都饱含匠人的耐心与执着。汝瓷烧制从选料、制泥、制坯、素烧、施釉到烧制,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精益求精。这些繁杂的工艺,是非遗之美的内核,是传统文化历经岁月沉淀的精华。观众在观看这样的非遗短视频时,除了赞叹手艺人的精湛技艺外,亦满足了对传统文化深度探索的渴望。
  短视频是非遗传播的新窗口,其深度展现非遗制作全过程的意义深远。一方面,它让大众真切领略到非遗的魅力。普通人大多见到的都是非遗成品,漂亮的旗袍、美观的茶具、精致的泥塑等等,却鲜有了解其制作过程的机会。短视频以直观、生动的画面,配以简洁生动的解说,将原本高深、复杂的非遗知识化繁为简,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信息获取习惯。通过短视频,观众可以看到匠人的一招一式,感受到非遗工艺的魅力。另一方面,短视频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笔者认为,借助短视频赋能,宝鸡非遗也可以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凤翔泥塑、西秦刺绣、木版年画、皮影戏等非遗项目来说,可以鼓励非遗传承人积极参与短视频创作,以深度内容为核心,通过更生动、更有趣的方式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同时,短视频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和传播渠道,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短视频赋能非遗工艺,让非遗之美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相信在未来,短视频将继续助力非遗工艺,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