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闻观察
第05版:健康养生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看戏
磨盘
过年的回盘
岐周寻韵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过年的回盘
袁凌华
在我们岐山,过年待亲戚有送回盘的习俗,即来访的亲戚要回去时,主家会热情地回赠吃的东西,以表达留恋之情和欢迎再来之意。我小时候,回盘多是头顶着一朵鲜艳梅花的小年馍,六个或十二个,小巧可爱,模样俊美。后来就变成了成捆的麻花、袋装的零食和盒装的点心等。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有时一天要走访多家亲戚,送回盘的习俗似乎渐渐淡去。但对于离家很远且少有机会回家的人来说,亲戚间回赠的情谊则有增无减。三姨陪伴儿子一家在湛江生活,一待就是三年。今年到我家,母亲给她的回盘是一箱西府鹿糕馍和一袋自磨的面粉。母亲说,南方吃米的时候多,咱这里人还是爱吃面食。看来无论远近,她们老姐妹间依旧体贴入微。
我虽不像三姨那样远离家乡,但也基本是每年过年才回来几天。在我走马灯似的拜访众多亲戚时,他们总是惦记着给我只有家乡才有的回盘。今年离开家的时候,后备厢里又是塞得满满当当的,各种回盘看得人眼花缭乱,有臊子肉、甜米和糟肉,有昨天才从地里挖出来的菠菜和芫荽,有长着小尾巴和小黑眼的油面包子,有装在油桶里满得不能再满的家酿岐山醋……除了这些,还有一样每年都一成不变的回盘,那就是手工挂面。
手工挂面是二姨和二姨父做的。他们所在的小营村是岐山县著名的挂面村,每年到了秋冬的晴好日子,各家门前都是晾晒着挂面的架子,蔚为壮观。千丝万线的挂面又长又匀、又白又齐,高高地挂在架子上,如同天上垂下的瀑布,自带“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丰饶气象。二姨家从二十年前就开始做手工挂面了,那时候,做挂面是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姨做挂面的材料很简单,除了水和盐,只有我们岐山本地产的面粉,但工艺却一点也不简单,除了与气候相匹配的盐水比例,还要经历和面、揉大条、搓小条、上柱、开面和晾晒等十几道工序。从和面到出面,面粉在二姨的巧手点化下,要经历两三天的细心侍弄,才能变为粗细均匀的挂面,且每根都带有针尖般细小的空心。特别是上柱的那一天,二姨和二姨父的劳作从凌晨两三点就开始了,一直到二姨将一捆捆挂面用半拃宽的红纸紧束起来时,常常已是夜幕降临。
二姨做手工挂面的手艺不仅使家庭经济情况好转,还顺利供养三个子女上了大学,并在城市里找到了称心的工作。随着年龄增长,二姨在四五年前就不再以做挂面为营生了。村里的挂面生意至今还有,越做越有名气,并且有了挂面合作社,礼盒包装的传统手工挂面成了许多人走亲访友的佳品。但二姨和二姨父每年还是会亲自做两回挂面,一是刚入冬时做给自家吃,二是腊月底专门做给亲戚们的过年回盘,这可是一份实打实的心意。
每年带上二姨家的挂面和一众亲戚的回盘离开老家时,虽有不舍,内心却和我汽车的后备厢一样充实,仿佛亲情一直温暖陪伴在身边。每一次在自己的小家里,把炝好的臊子酸汤浇到煮好的空心挂面上时,我都感觉生活是如此美好并因之知足。一碗爽滑又筋道的臊子挂面,是地道的岐山美味,也是长辈给我们身心的关怀和呵护,总是那么让人受用和令人感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