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综合
第06版:科技创新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乘文化之舟远行
墨竹里的中国心
家,成长的港湾
诗词让生活更美好
竹之颂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小鸟
西京辞别
除夜作·乙巳年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墨竹里的中国心
凤县中学高一(6)班 王嘉妮
每至腊月年末,总是最有年味的时候。全球华人张灯结彩,喜迎春节。此时,一艘由东南亚驶向神州大地的游轮上,李竹捧着祖父的骨灰久久望向远方。骨灰盒上画着祖父生前尤为钟爱的墨竹,李竹不停地用手摩挲着,好像要将它的一茎一叶都印在心里。
李竹一家是居住在东南亚的华人,虽然身在远方,但祖父对水墨画的喜爱早已超越了一切,尤其是墨竹。自李竹有记忆起,祖父闲来最喜临摹。在每一个惬意的下午,李竹最爱在祖父作画时,站在一旁为其磨墨。祖父高挽衣袖,右手拾起浸墨五六分饱的羊毫,由宣纸左下起向上一挥,再加重力道。这样画出的竹节,再用墨皴擦,就显得十分浑厚逼真。随后,再以不同力道勾画出酷似橄榄形的线条,如此一来,既能体现竹叶的颜色深浅,又能表达出不同的层次。
日久天长,李竹也从中摸出一些门道,想在祖父面前出出风头。一日,他兴冲冲地向祖父展示自己的处女作,那正是他前一晚临摹清朝石涛的水墨作品,乍一看倒还有模有样,不像是初学者所作。李竹将画双手递给祖父,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自信。他一边期待着祖父的赞美之词,一边又小心翼翼观察着祖父的神情变化。不料,祖父就如同那古希腊的雕像一般,毫无表情地拾起桌案上的毛笔,在李竹的画上题字:“青石旁罅遇金菊,松竹蔓枝石斜去。路人应怜秋风渡,无人忆我燮柳生。”
写罢,祖父投笔大笑出门而去,这下李竹彻底糊涂了。祖父题诗的上联,原本是在怪他把竹子画斜了,衬得地上的青石都嶙峋了许多。可这下联又是什么意思,这“燮柳生”究竟是何等人物?
李竹求因心切,迅速跑出门,拦住了要出门的祖父。祖父听了他的疑惑后,脸上的表情严肃了许多:“知道我为什么钟爱墨竹吗?”李竹摇摇头。祖父拍了拍他的肩,意味深长地说:“竹子是咱们中国的‘花中四君子’之一,这‘燮柳生’便分别是钟情于竹子和菊花的郑燮与五柳先生陶渊明。郑板桥爱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魄,陶渊明独爱菊的内在美。竹和菊象征了咱们中华民族的坚贞与高洁,这便是我爱竹的原因。”
李竹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俗世纷扰,李竹与祖父聚少离多,但在祖父的熏陶下,李竹的画技日益精进,也更加理解祖父渴望回到祖国的愿望和情感。
光阴荏苒,祖父年事已高,他走的时候很安详,就静静地躺在院中的躺椅上,手边还放着一幅未完成的墨竹,但题诗已成。李竹泣不成声,拾起那画定睛一瞧,上面题着:“墨泼晓星独,远华残魂孤。青丝遗他域,赤胆却身芜。”
李竹明白祖父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祖国,他望着祖父再也睁不开的眼睛,心如刀绞。他紧紧攥着兜中未拿出的船票,这次回来,本是向祖父报喜,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
李竹准备带上祖父的遗物和骨灰一起回国。当他整理遗物时,发现祖父珍藏最多的是一卷卷水墨画,画上的线条勾勒清晰,笔锋凌厉且灵动。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数画上都有水滴晕染的痕迹,显得有些脏乱与违和,但李竹知道,这水迹绝不是祖父作画留下的失误,而是祖父的眼泪。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一封信,是祖父的朋友查理斯写给他的,信中邀请他加入他国国籍。在信的后面,祖父画了一幅坚挺又淡雅的墨竹,旁边是五个直抵人心的字:“我是中国人。”
游轮的鸣笛声将李竹的思绪一下子拉回了现实,他紧紧抱着骨灰盒望向前方,那是即将到达的目的地。码头上站着许多和他一样黄皮肤、黑头发的人,李竹内心知道,“那是我们的家人。”
(指导老师 康建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