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教育周刊
第05版:热点聚焦
第06版:新闻观察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大美中国
标题导航
|
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传承工匠精神 激发爱国热情
一片赤忱育桃李
家长变身食堂“监管员”
强校园体育 铸健康体魄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强校园体育 铸健康体魄
【关键词】校园体育
【事件】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按照不高于班师比小学5:1、初中6:1、高中阶段8:1的标准配备体育专任教师”;北京明确杜绝“阴阳课表”,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广东要求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一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和各地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保障孩子们的校园体育活动。
【点评】
增强青少年体质,体育锻炼是最有效的手段。在广东深圳,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实施1年后,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随着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共识,如何创造条件保障学生充分参与体育锻炼,成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答题。
加强体育锻炼,首先要在时间上有保证。2024年秋季学期以来,多地探索推行“15分钟课间”,增加的5分钟让学生课间活动更加从容。今年春季学期,北京、广东、海南等继续推动校园体育活动“加时”“加量”,确保校园体育活动量足质优。在教学安排中适度“留白”,让孩子们在跑跑跳跳中缓解疲劳、调节情绪,当他们回到教室时,学习的精神头也会更加饱满。
有了活动时间保障,还要填补设施的“空白”。在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盘活闲置“边角地”,829张乒乓球桌分布于5个校区,楼顶上、操场旁、围墙边、大树下,随处可见少年挥拍对决的身影。
类似举措,许多地方都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教室门框上方安装横杠,供学生练习引体向上;在墙面架设篮筐,学生路过时可以比一比投篮技术;将一些墙壁改造成攀岩墙,“飞檐走壁”成为校园一景……开辟空间不能只想着建设大场馆,也要因地制宜建一些小设施,更好满足学生的碎片化运动需求。
有时间能锻炼、有设施供锻炼,还要激起锻炼的兴趣。过去,一些学生产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情绪,与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机械枯燥有关。只重视应试、体测等硬指标,而忽视对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不容易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对此,不妨多用巧思,让体育课多几分乐趣。海南海口有学校成立了帆船帆板队,吉林长春一些学校将体育课“搬”到滑雪场,云南昆明的课堂上“刮”起“最炫民族风”……依托地域条件丰富课程设计,因材施教做好兴趣引导,才能让更多学生点燃运动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以体育人,让青少年在体育文化的浸润中、体育运动的陪伴下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不仅能为个人发展夯实根基,也将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凝聚更大力量。
(据《人民日报》)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唐晓妮采写)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