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热点聚焦
标题导航
|
最忆是故乡
怀念母亲
豆花泡馍
春的使者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豆花泡馍
杨迎祥
放假回凤翔,吃一碗地道的豆花泡馍,一直是我的念想。是日春光明媚,驱车爬上虢凤坡,车内歌声飞扬,窗外风景如画。爱人说,吃个豆花泡馍,至于这么高兴?
豆花泡馍作为凤翔人乃至西府人的早餐,历史悠久,据说先秦时代就有了。相传秦国名将白起为节省将士吃饭时间,命令将士将干粮馍放入煮沸未点卤水的豆浆食用,这种吃法不但节省时间,而且使粗糙耐嚼的干粮馍变得软滑爽口。北宋时期,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在品尝了豆花泡馍后写诗称赞,东湖柳,姑娘手,金玉琼浆难舍口,“金玉琼浆”说的就是豆花泡馍。凤翔豆花泡馍做法考究,先将豆浆在锅里烧开,将金黄色的锅盔馍切成薄薄的长条状放入煮沸的锅中,稍微加热,捞出放入碗里,再将刚出锅的豆花盛入麦味浓香的馍片上。地地道道的凤翔豆花不是很嫩很白的细豆花,而是颜色略白、蜂窝状的老豆花,再舀豆腐汤,然后加入盐和凤翔独特的油泼辣子,这时一碗香味四溢的豆花泡馍就大功告成了。凤翔豆花泡馍的灵魂是独具凤翔地方风味的油泼辣子,碗里漂着一层红亮焦香的油泼辣子,乳白色豆腐汤和油泼辣子红白相间,在碗中星星点点,或呈带状、河流流水模样蜿蜒顺流,或似红霞燃烧五彩云朵绚丽多彩。这时你感觉手里端的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让人垂涎欲滴。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县城读高中,每到周日下午,母亲会用家里的铁锅烙一个锅盔馍,切成方块,让我带到学校。一般情况下,我们周一到周三早餐都会带着自家干粮馍到县城街道吃豆花泡馍。那时豆花泡馍摊点都是露天的,我们穷学生借用人家老板的刀把自己的馍切好。一碗豆花泡馍是四角钱,我们自己带馍就是两角钱。那时我们正长身体,饭量大,中途还会让老板给我们碗里加豆腐汤,我们吃得饱饱的,第一节课往往好多同学就会打瞌睡,这时老师就会责备我们吃得太饱。如今同学分布大江南北,但大家怀念家乡的味道始终如一。回到家乡,必不可少的早餐就是豆花泡馍,大家还想端着碗,蹲在路边,找找当年的感觉。
科技进步,时代发展,豆花泡馍还是豆花泡馍,但如今吃豆花泡馍吃的是家乡情结,吃的是留恋,是怀念。聪明的老凤府豆花泡馍老板,在汤里加了花生碎和芝麻碎,味道格外醇香爽口,回味无穷。
凤翔在解放前一直是宝鸡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以“凤翔”命名的小吃,叫得响且名气大的,豆花泡馍当数第一。好在老凤府的品牌已经在宝鸡和西安地区有五十多家连锁店,代表凤翔文化符号的传统美食已经走出东湖,遍布宝鸡各县区,跨越高高的西安城墙,到达钟楼附近,遍布三秦大地!更有智慧的家乡人,在科技的助力下,制作了方便携带的即食豆花泡馍,可以使离家遥远的西府人吃上美味可口的家乡味,以解浓郁的思乡之苦!
梦回大秦,吃碗豆花泡馍,回味雍城挥之不去的辉煌历史,也祝愿凤翔豆花泡馍越过秦岭,走向更加广阔的神州大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