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炒豆分外香
侯进元
  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香气,那就是炒豆的香味。这香味,是岁月沉淀的温暖记忆,是家乡的味道,是二月二独有的味道。
  二月二炒豆的背后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呢。在民间故事中,有一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人们祈求龙王降雨,但龙王却迟迟不肯现身。为了拯救苍生,一位智慧的老者想出了一个妙计。他让村民收集金黄的豆子,在二月二这天集中起来炒制。当豆子在锅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时,老者振臂高呼:“金豆开花,龙王升天!”神奇的是,随着呼声响起,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从此以后,炒豆便成了二月二的重要习俗,寓意唤醒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小时候,每到二月二,母亲会把豆子洗净晾干,在大铁锅中放入一碗细沙,撒点盐,用文火慢慢地炒豆子。豆子在锅里跳跃,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不一会儿,豆子的表面变得金黄,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那香味越来越浓,弥漫整个厨房,甚至飘到院子里,吸引邻家的孩子纷纷前来品尝。每次炒豆,母亲都会多炒一些,分给邻居们尝尝。邻居也会回赠一些自家的特色美食,大家相互分享着节日的喜悦。
  二月二炒豆,已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每当我闻到那熟悉的香味,就会想起家乡的那些美好时光。想起母亲在灶前忙碌的身影,想起和小伙伴们一起分食炒豆的欢笑,想起那些欢声笑语的日子。
  炒豆的香气氤氲在空气里,与剃头的习俗相映成趣。北方地区,这一天的重头戏是剃头,民间素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的说法,人们希望借剃头这一仪式,除去旧年的晦气,开启崭新的一年。如今,每逢二月二,我也会去理发,再买一些豆子,学着母亲的样子炒上一锅。虽不及母亲手艺精湛,但熟悉的焦香仍令人倍感亲切。我也会把炒豆分赠给友人,与他们分享节日的美好。他们都对这传统美食赞不绝口,纷纷问我炒豆的方法。我便给他们讲家乡二月二的民俗,讲那些有趣的故事。
  二月二在全国各地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在陕西,人们会在这一天吃“棋子豆”,这种用面做成的小豆子,既酥脆可口,又寓意着生活的甜蜜与幸福;在山东,人们会将彩纸剪成龙头龙尾的形状,贴在门楣上,寓意着“龙抬头”,祈求一年的好运;在江苏,二月二还有“吃龙须面”的习俗,长长的面条寓意福寿绵长,寄托吉祥愿景。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春天的脚步轻盈而温暖,带来生机与希望,也唤醒我们深植血脉的文化记忆。每一粒金黄的豆子,都蕴含着岁月的温情,最终化作那一缕缕诱人的馨香,萦绕在我们的心间。在这暖意渐浓的时节,让我们细品香脆炒豆,感受传统魅力,共赴这场与春天的约会。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