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母亲的腊八粥
赵红霞
  寒冬腊月,伴着洁白轻盈的雪花,携着凌寒吐蕊的梅香,腊八粥裹着温暖甜蜜的气息,欢快地拉开了乡村的新年序幕。
  在乡村,第一缕年味,是从腊八节积攒的,除夕的团圆饭,也是从那天开始张罗的。腊八粥被赋予了最美好的寓意,在冰冷的冬天,喝上一碗腊八粥,既是来年五谷丰登六畜旺的好兆头,还能祛除瘟疫,迎祥纳福。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里写道:“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是的,腊八粥里不仅有丰富的食材,还有收获后的幸福,既象征着庄稼人丰收的喜悦和欢庆,又寄托着乡亲们对好日子的期盼和向往。因此,每逢腊八,家家户户都要熬制腊八粥,那香甜的味道,氤氲在村庄的角角落落……
  腊八节来临前夕,正是秦岭千里雪、渭水百丈冰时,村子内外红墙黛瓦,田野庄稼仿若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羽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此时,辛劳忙碌了一年的庄稼人,终于可以躺在热炕头上歇歇脚享享福了。人们喝茶聊天,说着桑麻算着收成,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初八那天,宁静的村子里,炊烟袅袅,热热闹闹。女主人忙着用粮仓里的上等食材熬煮腊八粥。窗外,雪花飘飘,漫天飞舞;屋内,飘着粥香,芬芳四溢。等孩童们揉着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地起床时,腊八粥早已端上桌了。一大家子人喝着热乎乎美滋滋的粥,脸上写满了快乐和幸福。
  我喝过最美味的腊八粥,是母亲在柴火灶上熬制的。儿时的冬天寒风刺骨,冰雪覆盖,贪玩的我们脸都皴裂了。母亲常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喝一碗腊八粥,整个冬天都不会冻手脚。母亲善意的谎言,我们都深信不疑,心里对腊八粥充满了热切的期盼。农历腊月初七晚上,母亲就把红小豆、绿豆、黄豆、黑豆用水泡在一起,仿佛豆子“开会”。黎明前,母亲已在小小的灶房里生火、熬粥、洗菜,她在锅里添了水,把泡好的各类豆子放进去熬煮。熬到半熟后,又把小米、高粱米、核桃、红枣放进去,再用温火慢慢地熬……
  灶房里,食材在锅内“咕嘟”煮着,柴火在锅底“噼啪”燃烧着,红红的火苗,好像红红火火的日子。母亲一边耐心地等待,一边把洗好的白萝卜、红萝卜、豆腐切成整整齐齐的小方块,慢火小炒,勺起勺落间,秀色可餐的菜肴在锅里翻转。一个多小时过后,等各种食材黏黏糊糊、亲亲密密地融合在一起时,正宗的腊八粥才算熬好。出锅前,母亲又在粥上撒点红糖、白糖、葡萄干,以作点缀。一瞬间,香喷喷的粥味弥漫满屋,然后母亲把炒好的菜放在粥上,粥菜合一,别有一番滋味。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还有我们姊妹几个围坐在热热的炕头边,一边吸溜着八宝粥,一边谋划着扫舍蒸馍的年事。一碗粥喝下去,唇齿生香,热气回肠,温暖了身体,驱走了寒气,舌尖上甜腻腻、香喷喷的……
  腊八过后,乡村的年味愈来愈浓了,人们扫尘土、祭灶神、蒸花馍、贴窗花,欢欢喜喜地迎新春。大人们步履匆匆,忙忙碌碌地备年货,我和伙伴们开开心心地在村庄奔跑着、追逐着,细数着日子,等待穿新衣放鞭炮,等待枝上黄莺鸣翠柳,堂前紫燕啄春泥……
  往事如烟,世事变迁,从年少无知到离开故乡,母亲熬制的那碗腊八粥,好似一壶陈年老酒,那么醇香、那么甜美,久久停留在舌尖,沉淀于心田,终年不散,历久弥香。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