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城管之窗
第07版:文化
第08版:本市新闻
标题导航
|
常说不常写
衿(jin)裤带
绾(wan)个结
弥(mi)绳子
缭(liao)衣服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绾(wan)个结
本报记者 麻雪
“看,你的头发乱的,赶紧绾一哈。”“我衣服后面的带子开了,你帮我绾一绾”……在宝鸡,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和用词。宝鸡话中的“绾”,是打成结、卷起来的意思。在古汉语中有“绾青丝”“绾绾”等词语,在不少古诗中,也常常用到“绾”,其意思与如今宝鸡话中的“绾”相同。这也是宝鸡话是古汉语“活化石”的一个见证。
唐代大诗人李贺诗云:“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五代时期的词人张泌吟哦:“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
宋代大词家柳永感叹:“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不难发现,这些婉约、绮丽的古诗词与赞叹美好的爱情或者韶华女子有关。其间的“绾”也是指美丽、年轻的女子绾起的漂亮头发。
我市的中学语文教师常红梅说,古汉语中有“绾青丝”“绾云鬟”等,都是对女子高高绾起的头发的雅称、美称;“绾绾”则常为古时女子的闺名,如今,也有一些人家给女儿起为小名,或在大名中带“绾”字。
在古汉语中作为雅称用的“绾”字,在现在的宝鸡话中依然常见。在宝鸡乡间,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奶奶们会说:“闺女,来我给你把头发绾绾。”老爷爷们会说:“要下地干活呀,我把袖子多往上绾一下。”其中的“绾”字,不仅不土不俗,还很雅致,带着古之雅韵呢。
其实,在宝鸡话中,这样的古之雅字还有不少。如,“斗”字,不是争抢的意思,而是把一些零碎的东西拼起来,与成语“斗榫合缝”中的“斗”是一个意思。
古韵、雅称的字词,在今天的宝鸡话中依然常见,作为古汉语“活化石”的宝鸡话,其魅力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