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说文解字看先周
康健

  在岁月长河中,汉字不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如今让我们透过这些汉字,探寻先周那些神秘而动人的故事。 
  走在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周先祖陵景区,笔者不禁好奇,为何周先祖名叫“不窋(zhú)”?当地流传着一则传说,周先祖西徙之前,庆阳一带为戎狄之地,民众过着以穴为居的生活。周先祖来到后,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教会民众改地穴式居住为窑洞,大大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周民们谈起周先祖的功绩时说,不住地穴,不住……不窋。慢慢地,不窋就此流传开来。
  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看“窋”字上为穴下为出,其在汉语中的一个解释就是“物在穴中欲出的样子”。不窋之名或许正与此有关,他带领民众走出地穴,开启了新的生活篇章。不窋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再瞧“豳(bīn)”字。据《史记·周本纪》记载,不窋的后人公刘在戎狄之地,既发扬了后稷稼穑之业,又学会了戎狄的放牧之法。怀着恢复祖先之业的雄心抱负,公刘领导周人迁居到豳州(今陕西省泾水南岸周边地区),重新垦荒种植,并开始了畜牧养殖。猪在古代有很多称谓,使用频率仅次于“猪”的是“豕”,而“豳”字的形状,仿佛在一座山上圈养了两头猪,生动地诠释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在咸阳彬州市的公刘祠内,立着一块清乾隆年间的公刘碑,上写着“周邠公公刘”(见上图),而这个“邠”字与古豳州的“豳”却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据专家介绍,唐朝曾经在这里设立过一个豳州,那时还有一幽州。豳州的豳字和幽州的幽字字形十分相似,容易引起混淆。当时,曾经为此发生过若干事端,终于引起了朝廷重视,后来为易于区别,唐玄宗就把豳字改为邠字,之后就有了“公刘迁邠”的说法。
  从“窋”到“豳”,这些古老的汉字见证了周人先祖们的奋斗历程。他们勇敢地面对困境,开拓创新,为周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字的演变,如同历史长河中的壮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先人的智慧和勇气。这些汉字将继续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向后人诉说那段波澜壮阔的周人的故事。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