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深度宝鸡
第03版:深度宝鸡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本市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金融之窗
第08版:寻周记
标题导航
|
传承数千年的河滩会
说文解字看先周
“40多年前,我们挖出了折觥”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寻周记——宝鸡市融媒体中心探源礼乐文明全媒体采访行动(33)
传承数千年的河滩会
本报记者 李依涵
漆水河畔的“教稼台” 赵彬瑞摄
“我们这里流传着一首民谣:后稷教农传千古,武功遗下教稼台。”听着咸阳市武功县文物旅游服务中心朱春林的生动讲解,记者一行来到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的漆水河畔。眼前,一座高台静静矗立,台顶之上,赫然刻着工整的隶书大字——“教稼台”。
相传,这里便是先周时期的农业始祖后稷,给部落民众讲解农业生产知识、教民稼穑的地方。粮食的丰收为人们带来了安定与喜悦,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对后稷的崇敬,民众纷纷将自家的物产带到河滩的空地上展示交流,互通有无,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正是最早集市的雏形。年复一年,河滩会便这样传承了下来。
当地人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河滩会盛况空前,来自新疆、青海、内蒙古、云南等地的商贾携带各类商品汇聚在此,骆驼、马匹、骡子等牲畜随处可见,各地特产应有尽有,会场绵延数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时至今日,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至十七,人们依然会从四面八方涌向教稼台附近的河滩,共同参加为期11天的河滩会,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纪念后稷教民稼穑的伟大功绩。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商贩们便忙着支锅烧油,将甑糕、锅盔、饸饹、旗花面等特色民俗小吃依次摆开,香气四溢,瞬间弥漫整个集市;秦腔演员们描眉画眼,准备登台;一切准备就绪,随着“场子”逐渐升温,祭农神、庆丰收、学经验、物资交换等活动依次展开,歌舞、杂技、戏曲节目轮番上演。遵循古老风俗的上会者,会带上用当年新面做成的大白蒸馍,用自家纺织的花包袱包裹起来比赛展览,以此展示庄稼的收成情况,纪念先祖后稷。老人们坚信,尽管河滩会每年都将这片土地上的麦苗踩得“光秃秃”,但来年麦子依然会丰收,这背后定有农业始祖后稷的庇佑。
“教稼台前仰神农,洪萧遗迹扬祖风;树艺代代有传人,有邰熠熠万世功。”武功河滩会不仅是对农业始祖后稷的纪念,更是人们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2010年,武功镇东河滩会被列入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传统盛会得以更好地传承。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