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寻周记
标题导航
|
寒风起 冬意浓
太白冻山
早冬小雪来
冬日落雨
雪中柿子更红艳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早冬小雪来
杨舟平
大文豪苏轼有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是坡仙赞美初冬的一首名诗,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此诗是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到刘景文时,刘已58岁。经苏轼竭力保举,刘才得以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刘就死去了。在苏轼眼里,刘是国士,是君子,他深感刘的坎坷遭遇,遂在早冬时分,有感而发,应景而作此诗。在苏子笔下,初冬虽然是天寒地冻的开始,但却是富有生气和诗意的,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众人常常“伤春悲秋恨冬雪”,但坡仙苏轼却认为早冬是“一年好景”,由此看来,境由心造,时令于不同人眼里,便有不同的感受。
天文学意义的冬天自立冬就开始了。立冬时节,天气渐冷,日照渐短,随着立冬的到来,万物进入休养状态。这是农耕文明对于季节变换的重要认知,也是人们顺应自然、调整生活节奏的重要依据。按二十四节气的顺序,立冬过后是小雪,虽然名为“小雪”,但它并非严格界定降雪量级的节气,而是标志着天地间微妙变化的时令——此时地面尚未完全凝固于霜冻之中,雪花即便飘落,也是轻盈而稀疏,故得名“小雪”。小雪不仅是冬日序曲的正式启幕,也意味着真正的冬天即将临近,天气渐寒而白昼愈短,“冬阳”就显得尤为珍贵可爱了,又是一年将尽时。
儿时对节气没什么概念,只知道冬天的第一场雪,纷飞飘忽,入地即化。这个时候,母亲可不管儿女愿不愿意,必须穿上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臃肿厚实的棉衣棉裤甚至棉鞋。有的母亲爱讲究,还给孩子在棉衣棉裤外罩一件涤卡面料的单衣单裤,以抵御往后日子的鹅毛大雪,或许也是为了保护棉衣,为了好看。总之,孩子们的这身行头一般要穿到来年的农历三月三,正所谓“三月三,驴揭鞍”,其实是说三月三一到,天热了,人要脱下棉衣换单衣了,这俚语是用驴比人还是人喻驴,我们不得而知。
古籍《群芳谱》中记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小雪以后,天地阴气盛,表现为雨少干燥或凝结成雪,彩虹自然罕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释名》曰,冬曰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三候闭塞而成冬。古人认为,下雨、雷电、彩虹都是阴阳相交产生的自然现象。小雪来了,阳气藏于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所以为冬季。古人很注重阴阳平衡,认为“小雪”以后,天地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故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正如节气诗《小雪》中写的那样:“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小雪”过后万物转入冬眠,所谓“冬藏”就开始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节气与农事活动息息相关,“小雪”与“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多少的节气。古人靠天吃饭,顺应自然,敬畏天地,根据节气变化安排生活和农事,所以有“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到了小雪节,果树快剪截”“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撑”等农谚流传。
在我国北方,小雪时节有吃羊肉御寒温补的习俗,或是腌制腊肉等到春节正好享用。凤翔腊驴肉就是在这个时节前后开始腌制,也只有在这个季节腌制,口感才最佳。因为“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所谓“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就是这个道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写雪最富情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幅美妙如画的小雪冬景图跃然纸上。
琼花飘落窗前树,雪花是冬天的名片,纯洁的化身,感情的结晶。雪花落在眼里,一字一句都是意,一步一摇全是景。趁寒气未盛,素心向冬,不囿于风雪,不困于荆棘,终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圆满。
冰花飞舞落人间,雪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雨雪霏霏,春天还会远吗?围炉煮酒,吟诗赏雪,意兴阑珊。忘却凡尘纷扰,静享冬日清欢。
碎玉纷飞,银纱漫舞,早冬冷美小雪来!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