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副刊
标题导航
|
我家的特色美食
望远行·岐山四普所见
父亲与那头跛驴
乡村鸟鸣
岁月深处的老屋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家的特色美食
李慧奇
儿时对美味的记忆深植在我的味蕾中,生根、发芽,即使走得再远,即使年纪再大,家乡的味道仍旧是我难以抹去的最顽固的记忆。
在那个庄稼人吃菜全靠自家菜园子满足的年代里,春季是蔬菜生长的空白季,但也是万物萌发之季,大自然已经备好野菜,苜蓿地就成了村里人春天共有的菜园子。
母亲把掐回的苜蓿芽收拾干净,清水淘洗,在开水锅里一焯,笊篱捞出,凉水淋了,挤干水分,撒上盐和辣椒,清油炝过,浇上陈醋,拌上蒜泥,吃一口鲜嫩清香又可口。
掐的苜蓿多了,母亲就变着花样做,在麦面中糅进苜蓿,蒸成菜馒头,嚼起来脆脆的,麦香味与苜蓿的清香狠狠刺激着我们的味蕾。
我最爱吃的就是母亲做的苜蓿麦饭了,笼屉铺上笼布,淘洗干净的苜蓿均匀撒在上面,再撒一层薄面粉,拌适量食盐和葱花,蒸大约半小时后就可出笼。打开笼盖,用筷子搅拌均匀,顿时食欲大增。
那些年,在缺少蔬菜的二三月间,有了苜蓿芽菜的陪伴,再寡淡的日子,也变得温暖富足且有滋有味。
到了炎炎夏日,最佳的解暑面食就是浆水面了,而浆水几乎都是农家自己制作的。
母亲用大勺从铁锅中舀起刚煮过面的清面汤,待温度适宜后倒入陶罐中,再从菜地里割回一把麦芹,清水洗净甩干,放入罐中,再倒入少量从邻家要来的浆水做引子,陶罐要放进窑洞最深处,用纱布捂上罐口,每天用干净的筷子搅拌几下,三五天后浆水就做好了。
想吃浆水面了,母亲就先和好面在瓷盆里饧着,顺手拿起菜刀去院子外的菜地割把韭薹洗净切段,炒熟盛在碟中。再取放了一年的干红辣椒两三根切段,蒜切片,姜切末。铁锅加入适量菜籽油烧热,倒入辅料翻炒,爆出香味后倒入浆水,烧开加食盐,将煮熟的面条捞入碗中,浇入做好的浆水汤,再加上炒好的韭薹,吃一口,酸香醒神。一碗浆水面,能让人忘记烈日劳作一天的疲惫。
初秋,母亲把红透了的辣子采下,清水洗净,平摊在院子里的芦苇席上晾晒。
取晾干的辣椒,切细剁碎。母亲告诉正在一旁打下手的我,只有用菜刀一下下剁出来的辣椒,才能保持辣椒原有的味道。
半碗花生仁炒熟,用刀压成颗粒状,随着菜刀的起落,满院都能闻到香味。取少许白芝麻热锅煸熟,生姜切细切碎,菜籽油倒入锅中,火候的掌控,全靠颜色变化。母亲凭多年的经验,先倒入生姜搅拌,再倒入辣椒,不停翻搅,色泽逐渐红艳后,倒入切好的花生,加入提香味的芝麻,在不断搅动中,满屋辣味醇厚,香气袭人,馋人的辣子酱就制作好了。
发面、揉面,做成馒头,拉风箱,架大柴,一灶旺火,在噼里啪啦声中,蒸笼热气腾腾,馒头特有的麦香味开始弥漫。
刚出锅,顾不上烫手,掰开馍馍加上辣子酱,咬一口,提味又解馋。
一碗热腾腾的饭是寒冷冬日农人的期盼,搅团恰好满足了农人的这种渴望。
铁锅加水适量,柴火烧开,后转小火,倒入玉米面粉勾成的芡,一手用擀面杖搅动,一手抓面粉均匀撒入,此时要向着一个方向不停搅动,不然就会形成面疙瘩,直至没有干面粉为止,再加入一定量的开水,继续搅动。俗话说,搅团要好,搅上百搅。微火焖煮几分钟后再搅匀,一锅搅团就成了。稀稠全凭母亲积累的经验。
吃搅团要有好醋水,醋水好,搅团香。母亲先捣好蒜泥放入碗中,加适量陈醋、食盐和少许酱油,倒入些许凉开水,取红辣椒粉撒上,热油倒入就调好了。
碗里盛一勺热搅团,加入调制好的醋水,一碗简朴而丰饶的美食就成了。
冬季白昼短,暮色中顶着寒风回家的我总是直奔厨房,从灶膛的柴火灰里扒拉出两个烤红薯或烤土豆,这是母亲晌午饭后利用余热的柴火灰为孩子们准备的特色晚餐。剥去外皮,香气扑鼻而来,咬一口,浓郁甘甜,暖手、暖心,甜口、甜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