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守望
王晓霞
  回家的日子很随意,很舒适。
  一旦踏进村子,每一餐饭食都在唤醒深藏于心的味蕾记忆。地里的野菜是我最想念的,于是我穿上拖鞋,戴上老爸的草帽,挎上妈妈留下的篮子,出门只需走二百多米,就到了屋后的那片田地。
  炎热的天气,我只想挖些苦菊回去制作浆水,一碗浆水面,足以下火解暑。
  来到地里,目光定格在那几亩油葵上。喜欢葵花,不仅因为它具有观赏性,更因为葵花籽可食用。虽然太阳下山后,朵朵开得灿烂的、金黄色的葵花都低下头休息了,可我依然能想象,它们迎着太阳的坚定与骄傲。我也喜欢那一片连着一片的玉米地,茁壮的茎秆、碧绿的叶子、饱满的果实,都让人充分感受到“欣欣向荣”的全部含义。看着生长着的玉米,我在想,玉米满足了多少人的味蕾啊,熟了之后掰上几个,晚上在院子里生堆火一烤,想想都美。
  就在我陶醉之时,突然听到有人和我说话。
  “女子,你是在挖苦菊吗?那边的玉米地边上,路的左侧,有好多苦菊,很嫩。”“爷爷,这您都知道啊?”
  “我当然知道了,如果你想要蒲公英,往前走过两个田埂,那个苹果园里有很多,我知道你们城里人喜欢这个。”
  这位爷爷已经八十五岁了,可他拄着拐杖,依然满眼欢喜地看着这片土地,就像阅兵一样检阅着地里的庄稼。经过每一块土地时,他都要停下看看,似乎在甄别谁家玉米长势好、谁家的黄豆地有虫子,又或者哪家的果园打理得更好。
  “我每天都来地里转一圈,远的走不动,可这家门口谁家地里种了啥,我一清二楚,哪块地里长了啥野菜我也都知道。”
  老人边走边说,还时不时地停下来,放下拐杖,双手小心翼翼摸摸饱满的玉米棒。看着他欢喜的眼神和虔诚的动作,我突然明白,在我眼里玉米是食材,但其实在老人眼里,粮食是活着的底气。
  夕阳的余晖下,老人颤颤巍巍的身影愈来愈远,可我似乎在这余晖中,看到了我的爷爷。
  那些年,我总想不通为什么爷爷每天都要去地里转,而且必须扛把锄头。即便爸爸和叔叔坚决反对他下地干活,可是爷爷依然会天天下地。记得妈妈说,爷爷去地里转悠就像去生产队上工一样,只要不下雨,一天不落下。
  所以此刻,我明白了,我的爷爷,还有刚才看到的这位八十五岁的爷爷,以及更多的乡邻长辈,他们就是土地的守望者。他们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每天踩着坚硬又柔软的土地走一圈,看着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这才是他们认为的踏实日子。
  很快,我挖了一篮子野菜。快到家时,看到老人坐在我家门口的合欢树下休息。我走过去和他打招呼:“爷爷,我不是什么城里人,我是咱村的。”
  老人呵呵一笑:“这女子,我没看错!出去二十多年了,回来还是一口地地道道的家乡话,从不在我们面前‘溜’普通话!”
  “听说这个女子还会说英语呢!”旁边另外一位爷爷补充道。
  我,两位老人口中的“女子”,和许许多多在外奔波的异乡人一样,一有时间就想回来,想在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上踏踏实实生活几天。穿着朴素随意的衣服,吃着心心念念的家乡饭,说着亲切无比的家乡话,遇见最亲最爱的家乡人。就像老人守望着的土地一样,其实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望着我们淳朴美丽的家乡。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