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周公定夏至 务农顺天时
本报记者 祝嘉
  在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中,作为传统节气之一,夏至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提到夏至,就不能不提到它的确立者——周公。周公姬旦是西周的开国功臣,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对天文历法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在那个以农业为主的年代,把握农时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至关重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陈部副主任郭晶介绍,周公在营建都城时,通过“土圭测景(影)”法来选择城址,同时确定了夏至和冬至的时间,即日影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日影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夏至这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此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及至冬至,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此后,白昼渐长,夜晚渐短,周而复始。
  周公确立夏至和冬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准确的时令指导,这不仅反映了他对天文学和历法学的深刻理解,也彰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周公认识到,只有顺应天时,才能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从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这种以民为本、顺应自然的德政思想,正是西周初年治国理念的重要体现。
  周公的这一贡献,不仅具备科学价值,同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古代社会,夏至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活动丰富了古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历史的推移,夏至的文化内涵逐渐得到拓展与深化。从唐代韦应物的“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元稹的“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到宋代范成大的“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杨万里的“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夏至成为众多文人墨客的创作主题,孕育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夏至已然超越节气范畴,成为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符号。而周公旦,作为夏至节气的确立者,他的智慧与贡献被人们铭记,激励着人们去探索与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夏至来临之际,我们可以放缓脚步,回望那段熠熠生辉的历史,感受周公为我们留下的智慧瑰宝。夏至与周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科学探索的传奇,更是一部文化传承的史诗。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