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特稿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话剧《面皮》里的宝鸡方言
称谓 大和婆
时间 晌午和夜个
粮食 苞谷和洋芋
生产生活用品 耙耙和匣匣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粮食 苞谷和洋芋
毛丽娜
在宝鸡原创话剧《面皮》中,宝鸡方言的巧妙运用,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世界。其中,苞谷(玉米)和洋芋(土豆)这两个关于食物的词语,在话剧的舞台上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在话剧的一个场景中,队长说道 :“那一年,先是地震,接着连阴雨,哗哗地,天像是漏了一样,眼睁睁看着留种的苞谷发了霉,沟沟坎坎都是泥,鞋粘在地上走不动么,人愁得心里长了毛……”这一句“眼睁睁看着留种的苞谷发了霉”,道出了农民们对粮食的珍视和当时对自然灾害的无奈。这句台词用宝鸡方言娓娓道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金黄的玉米间,目睹了辛勤劳动的成果因不可抗力而受损。剧中,即使面临如此灾情,大家依然坚持生产、生活。
我市方言爱好者王峰看过《面皮》后,深有感触。他说,苞谷最早是从云、贵、川等地流传过来的对玉米的方言叫法,现在普遍称为玉米,则是语言发展和标准化的结果,使得这一名称更加通用和易于理解。
而另一句台词,则是队长媳妇和红强的对话中说到的“洋芋蛋蛋”。在西府地区,人们口中的“洋芋”实际上就是现今我们所称的土豆。王峰说,过去叫洋芋,是因为马铃薯最初从国外传入,带有“洋”字表示外来;现在叫土豆,是因为其形状似豆且产于沙土地中,逐渐形成了这一更通俗的称呼。
宝鸡方言在话剧《面皮》中的运用,让观众在品味剧情的同时,感受到了宝鸡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