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辘轳声声
◎刘炳科

  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我,近来常常忆起四十多年前母校戚家崖中学那口幽深的老井,那清冽的井水、长满青苔的石板井盖、饱经沧桑的辘轳、土坯青瓦的井房,还有夕阳下老井西边师生灶房顶上那袅袅升起的一缕缕炊烟。
  母校是一所寄宿制乡村中学,位于鸡峰山脚下、渭河南岸,因得渭河之灵气,承水源之一脉,母校那口老井水甘甜如饴。
  乡村中学的师生大都来自农村,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师生们还在校园的角角落落种植了各种蔬菜,成熟后送到师生灶上用以补贴生活。所以,每天下午放学后,平时一向静谧的老井周围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师生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从老井里打水浇菜,大家肩挑手提、你追我赶,火热的劳动场面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丰富着我们那段清苦欢快的青少年时光。
  母校校园里古柏参天,环境清幽。一株株盘曲苍虬、高大挺拔的古柏,仿佛诉说着老井曾经历的久远岁月。我的父亲和我的爷爷等几辈人都曾先后就读于这所学校,都曾喝着那口老井的水成长。
  老井位于校园东南角的土塄上,井深九十多米,黝黑的辘轳上缠着三厘米粗的井绳,层层叠叠、密密匝匝。井架上有两只水桶,一只在上,一只在下,用力摇动辘轳把,把井绳一圈一圈地往下放,上面的空桶就会往下沉去,井下那满满的一桶水就会从井底晃悠悠地升上来。我们在高年级哥哥、姐姐们的帮助下,学习从老井里打水。
  记得当时我们班有一位来自黄家山村的同学,小名叫铁牛,别看年龄只有十三岁,但长得高大魁梧、结结实实,真像一头浑身是劲的小牛犊。铁牛因为从小在山里长大,是个从井里打水的好手,他打水时总是喜欢放“野辘轳”。只见他将铁扣扣住桶系后,将桶向井中潇洒一扔,手并不握住辘轳把,而是用右手掌心轻轻地搭在辘轳面上,任凭乌黑发亮的辘轳把飞一般地旋转,就在桶接近水面时,才用两只手上下托住辘轳,辘轳慢了下来。他熟练地甩一下井绳,听到“哐”的一声后,稍稍停顿,右手便用力开始往上摇。几分钟后,五十斤重的大铁桶临近井口,他左手一提、右手一接,一桶水满当当地搁在了井台上。这时,旁边有渴极了的同学也顾不了许多,抢先一步,嘴往桶沿上一凑,两手抱桶,喉咙咕噜声中,酣饮甘泉,畅快淋漓。铁牛的出色“表演”,总会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每到这时,铁牛的脸上便堆满了自豪和幸福。铁牛天生一副热心肠,每次在井边碰到身体瘦弱的同学,他总是自告奋勇地帮助同学从老井里打水,在同学们的感谢声中报之憨憨一笑。
  每年夏季的傍晚,老井周围的僻静处便挤满了冲凉的同学,特别是那些爱好打篮球的男同学,在经过球场上一番激烈拼抢后,便火急火燎地结伴来到老井边上冲凉,七手八脚地打一桶水上来,拎起水桶就从头上猛地往下一浇,“哗”的一声,那叫一个透心凉。
  我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忆起母校的那口老井,因为那份清甜来自久违的纯朴,多少次,母校那口老井的辘轳声总是在我的梦中回荡……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