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关中窑洞
◎王波
  在西府,川、塬、崖比比皆是。山与山之间地势相对平坦、低洼,就形成了川,便有了川道。川道中再有台阶,就产生了塬,依势而为便有了崖,崖不高,却很整齐,一台一台,背风向阳,人们就顺势靠崖而居,躲避洪水野兽,远离烟火纷争。
  我的家乡就属于川沟崖地势,从爷爷辈以前都是靠崖挖洞居住。一般的崖高约一二十米,多则四五十米,但要真正居住,老一辈人都会选择不太高的崖,一是眼界开阔,不显得那么压抑。二是安全,不太担心有坍塌的风险。关中窑洞都是顺势而挖,尽量选择崖前地势宽阔地带,这样就有平地作为院落,方便生活劳作和堆放杂物。
  打窑首先要把整个崖的外立面竖向铲平,这可谓一项大工程。外立面做好后,选择好洞口位置,就可以直向崖里掏出长十米、高三米、宽四米左右的洞,这些都要靠人力慢慢地挖,一孔窑洞至少要两个好劳力挖半个月。然后再把内壁铲平,用稀泥抹平后自然风干。在和稀泥时,人们还会加入麦草以防止开裂。窑洞外面用䦆头铲平,用土坯筑墙,安小木门和格格窗子,挂上门帘。为防塌陷,有的人家还会在窑中间支一个碗口粗的木头柱子,柱子上用报纸一糊,钉上木楔挂煤油灯,很是实用。早年间窑洞就是正式的居住房屋,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多,还会在老窑洞的两侧新打两孔,个别的人家把三孔窑洞中间掏出过道连通起来,方便出入。窑洞外打扫干净,洞外崖壁顶上长满酸枣、松柏等,夏天郁郁葱葱,很有一番世外桃源的迷人景象。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又在院子里盖起了单边淌水的厦房,窑洞就成了拴牲口或临时居住的场所了。到我记事的时候,村里大多数窑洞都变成了牲口睡觉或储藏东西的地方,走进去一股浓烈的牛粪味和麦草味。我小时候总觉得特别难闻,现在想起来那就是家乡的味道,更是儿时美好回忆里最立体的感知和印证。一孔孔窑洞,虽其貌不扬,但让人熟悉亲切。
  窑洞用它那厚重的身姿,为人们遮风挡雨,陪伴着一代代人成长。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交替,洞内烟熏火燎的黑色印记依旧那么清晰,就像昨天还有乡亲们住在里面一样,一切都过去了,但好像一切都没有改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