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没有精神苶(nie)下咧
毛丽娜

  “这人苶得没一点精神。”宝鸡话形容一个人无精打采,会说这人“苶下咧”,或者蔫下咧,也就是疲惫困顿、精神萎靡的意思。
  我市文史工作者王峰说,“苶”这个字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庄子》中有“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这里的“苶”就是指人疲倦、精神不振的样子。历朝历代的文人在诗词文章中,都喜欢用“苶”字。比如,唐代柳宗元的“东山幽且阻,疲苶烦经过”,北宋梅尧臣的“自惟体衰苶,宁堪事艰辛”,其中的“苶”都是疲倦、衰颓的意思。
  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中唐时期,比李白小71岁,比杜甫小60岁。他不仅诗文写得好,在地方治理上也颇有建树。唐武宗即位后,他素闻白居易大名,打算起用他为朝廷服务。当时,白居易因足病而去官在家,宰相李德裕便以此为借口,向皇帝进言说他“衰苶”,意思就是身体虚弱、精神不振,不堪朝廷重任。这位大诗人就因为“苶”,而丧失了一个加官晋爵的大好机会。
  王峰说,苶字因为太古老,又不太常用,西府人虽然经常挂在嘴边,却不一定会写,甚至以为“苶”和“蔫”是一个字。实际上,这两个字虽然有相同的意思,但在口语中又有所区别。宝鸡话常说:“孩子有点苶,可能病了。”意思是说孩子精神状态不佳,困乏无力的样子,这里的“苶”和“蔫”可以通用。“这个人笨嘴拙舌,又不会来事儿,真是苶得很。”这里的“苶”指人老实巴交,不知变通,不会说话。“他不瓜不苶,这点小事你放心吧。”这里的“苶”有迟钝、呆傻的意思。在后两个语境里,用“苶”字就比用“蔫”字更为准确。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