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保护传统村落 让乡愁有“乡”可寻
晓燕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的诗句,表达了中国人对故乡的依恋和心中永恒的乡愁。那些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的传统村落,一幅幅小桥流水、农田屋舍、鸡鸣犬吠、乡音乡情的画卷,让人们寄托思乡之情,使乡愁有“乡”可寻。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库”,那里保存着珍贵的乡村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极具文明价值和传承意义。宝鸡就有很多传统村落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比如麟游县酒房镇万家城古村,布局有序、院落完整,该村是三合院土坯夯筑的关中典型建筑形式,村旁有隋至元代的古县城“普润县城遗址”,是第三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依偎着秦岭、如世外桃源的太白县黄柏塬镇二郎坝村,因南北习俗相融合的高大老旧民居的传统风貌,被陕西省评为“首批省级传统村落”。被誉为“岭南养生第一村”的凤县红花铺镇永生村,四面环山,地形似“八瓣莲花”;双石铺镇草店村,古羌族的历史文化让人感叹岁月的积淀。还有渭滨区的大散关村、金台区的车辙村、陈仓区的西秦村、凤翔区的柳林村、眉县的葫芦峪村等等,这些隐匿在秦岭渭水间的古村,藏着浓浓的历史人文记忆。每一处形态丰富、别具特色的传统村落都是鲜活的文化遗产,生动多元地诠释着关中的乡土文明,展现着各自独特的物质、社会、精神文化遗存,极具历史文化和艺术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传统村落如今仍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保护好生活栖居的“一方水土”,也是在保护人们始终记挂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乡愁有“乡”可寻,近年来,宝鸡各县区纷纷落实具体举措,修建村史馆、绘制历史画廊、建非遗文化街……村民作为当地传统文化的“推介人”笑迎八方游客,传统村落中的烟火气让人流连忘返。传统村落连接着历史与现代、乡土与人情,丰富多彩、极具魅力,各镇村组织村民排练出地方特色浓郁的文艺节目,让游客体验到独特的文化风情。
  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相关部门提出要注重“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笔者以为,一方面,应当挖掘运用好传统村落自身的资源禀赋,充分激发其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还应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的乡土气息与现代化传播手段相互交融,让传统村落的文化遗存,通过互联网唤起更多人的乡情乡愁,
  使人们重新走进古村
  古镇,感受农耕文明,
  让古老的传统文化焕
  发生机和活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