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涹(wo)浆水酸爽可口忆乡愁
本报记者祝嘉

  宝鸡人钟情的汤面有两种,一种是臊子面,另一种是浆水面。
  不同于臊子面的“重口味”,浆水面无肉少油、略酸微辣,夏天来上一碗,清热解暑,败火生津,那种畅快感是臊子面无法比拟的。
  《本草纲目》中,就有对浆水的记载。李时珍说,浆水具有“调中引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霍乱泄利,消宿食”的功用。
  臊子面的关键在于臊子,浆水面的“灵魂”则是浆水。在宝鸡地区,浆水一般是用芹菜和面汤经过发酵制作而成的。在宝鸡话里,这个发酵的过程就是“涹”。
  北宋音韵学著作《广韵》《集韵》中,都收录了“涹”字,意同“沤”,就是长时间浸泡的意思。从字形上说,“涹”字左边为“水”、右边为“委”,“委”有软化、软缩的意思,与“水”合在一起就是浸泡在水中使其软化的意思。
  为什么制作浆水要说涹浆水呢?这就要说回浆水的制作了。
  据我市西府面食制作技艺传承人郭美霞介绍,将芹菜洗净、控水、切段,浸泡在煮沸的面汤里,然后加入酵面或醪糟作为引子,盖上盖子放置三至五天,待面汤呈现出乳白色、散发出酸香气,浆水便做成了。制作浆水的成败,在于浸泡时间的拿捏,时间短则不出味,时间长则易变质。这么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无论“沤”还是“浸泡”,都不足以体现宝鸡人对浆水的重视和厚爱,所以要用一个特别的“涹”字来表达。
  以前,涹浆水是宝鸡农家人必备的烹饪本领。用涹好的浆水做成浆水面,那种爽口的酸香,是夏天独有的味道和记忆。后来,聪明的商家将成品浆水装袋、封罐销售,虽然省去了涹浆水的麻烦,但也少了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更少了那份弥足珍贵的乡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教授、学习涹浆水,让这一传统技艺焕发生机,也让西府美食文化得以传承。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