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夏姓人的村庄
一脉相承好民风
本报记者巨侃
  渭滨区神农镇夏砑壑村,是深藏在秦岭北麓浅山沟壑之间的一个自然村,全村11个村民小组,414户,1596人,世居在一梁两沟三面坡上。由于处于滑坡地带,2017年,渭滨区重点打造了夏砑壑村避灾搬迁集中安置示范点,现今,许多村民在坡下面的搬迁楼安居乐业。
  夏砑壑村为啥叫这么个“拗口”的名字?记者近日来到这个村子,据该村村民、地方志研究者夏明科介绍,“砑壑”反映了村子多石多沟壑的地貌特点,至于“夏”字,和夏姓人最早在此安家有关。但老祖先啥时来的?又从哪里来?夏明科遗憾地说,只有一个他自小就听闻的口头相传:夏砑壑村的夏姓人“根”在山西大槐树,哪朝哪代迁来已无从考证。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据了解,现在的夏砑壑村夏姓人主要分布在二组和三组,常住人口有三四百人。在疫情期间,以村民夏红莉与丈夫杨小文为代表的十几名村民奉献爱心,捐赠了价值3.7万元的口罩、消毒水、防护服用于抗疫,还代购了5000斤爱心蔬菜分发给村民,反映了夏砑壑村人急公好义的一面。
  由于毗邻益门蜀道,夏砑壑村流传着一个“诸葛亮柳沟布疑兵”的历史典故。夏明科说,柳沟是夏砑壑村和冯家塬村交界的诸葛山南侧的一条深沟,因沟内多柳树而得名。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将大军驻扎在诸葛山上,为迷惑魏军,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派骑兵在战马尾后拴上柳梢,沿沟底围着诸葛山跑,昼夜不停。柳梢荡起的滚滚尘土和激昂奋进的战斗鼓声,让渭河北岸的魏军不辨虚实,不敢轻举妄动。
  据历史典籍记载,诸葛亮这次北伐,猛攻魏将郝昭防守的陈仓城二十余日,最终撤围而去,从蜀道返回汉中。而据夏砑壑村村民世代相传,诸葛亮是打下陈仓城后才撤军的。足见当地百姓对一代贤相的偏爱!
  蜀军当年拴柳跑马的柳沟,现在成为人们上诸葛山参观诸葛武侯大殿的一条近道。人们沿小路而上,去寻找那些历史遗痕,而关于先贤的美谈,也春风化雨般世代滋润着这个村庄的民风。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