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记忆中的北干渠
◎范贵成
  我的老家在岐山县京当镇范家村,村子的东南边有一条宽十米有余、深度超过五米的引水渠。听说它是从千阳、陈仓交界处的冯家山水库起步,经过凤翔、岐山、扶风等地,一路奔向东北方向,浩浩荡荡,蜿蜒二百华里。因为位置在岐山县域的北边,人们就把这条渠称为冯家山水库的北干渠。
  冯家山水库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候我还年幼,五六岁大小。“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父母那一代社员们积极投入兴修冯家山水利的宏伟工程中。那几年,村子里的壮年劳力,几乎倾巢而出,都投身到建设冯家山水库和北干渠、南干渠等几条引水渠的浩浩大军中,家里只剩下祖父辈的老人和小孩子们。
  在我们祝家庄公社修建北干渠的主力是来自扶风绛帐的社员,其中有三五个人长时间借住在我家。每当这些社员探亲回来时,总带着很多干粮馍,每次还送给我们姐弟一两片。像月亮一样圆圆的干粮馍,吃到嘴里,酥脆可口,那种香味让我至今难以忘怀。而我们村子每家顿顿吃的不是高粱面粑粑馍,就是高粱面和玉米面卷成的杠杠馍,饭大多数也是高粱面打的搅团,吃得人们个个胀肚,并大便秘结,很难消化。
  这些修渠的社员用镢头和洋镐挖,用铁锨铲,用各自家里的架子车拉。人心齐,泰山移,那么大的工程量,那么重的体力活,在没有挖掘机、装载机等现代化工程机械的情况下,大家披星戴月,战天斗地。三九天,他们两肩霜花,三伏日,他们汗如雨下……那时没有任何劳保用品防护,硬是用他们的一双双手,挥舞着那些近似原始的生产工具,神话般地将冯家山水库及北干渠等巨大的水利工程修建成功了。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父辈们创造了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农业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高峡出平湖!”在此之前,我的老家以及周边广大地区都是靠天吃饭。自从有了北干渠,渭北高原原本贫瘠的土地,仿佛打通了一条引领百姓奔向富裕的金光大道。这条蛰伏的巨龙,一下子奔腾而起,迸射出强劲的生命活力。其工程修建质量非常好,几十年从未发生决堤、断桥等意外安全事故。正是因为冯家山水库和北干渠的建成,家乡乃至岐山县、宝鸡市的农业丰收得到了保证,年年能保持夏秋两料的丰收。
  如今,清澈的渠水浇灌了北干渠两岸田野里的庄稼,家乡周围因为常年被渠水滋润,田野肥沃,处处都是翠绿的风景。这一切,都缘于北干渠的功劳,缘于我的父辈们。
  北干渠水利工程,它的建设意义非常重大,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吃水不忘挖井人。丰收的季节,幸福的年代,我们怎能不饮水思源呢?让我们把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这个美丽的传奇故事,一代又一代讲述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