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百年考古的宝鸡刻度
本报记者祝嘉
    石鼓山商周墓地(资料图)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大幕。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戴家湾周秦墓地发掘为起点,宝鸡考古在百年考古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刻度——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法门寺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麟游隋仁寿宫·唐九成宫37号殿址、扶风周原李家西周铸铜作坊遗址、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岐山周公庙遗址、石鼓山商周墓地、周原遗址、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北首岭遗址、弓鱼国墓地、董家窖藏、李茂贞夫妇墓、关桃园遗址、吴山遗址、旭光墓地、下站秦汉祭祀遗址等的发掘,不断拓展着我们的历史认知维度……
  三大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周原遗址
  周原是周人重要发祥地,早在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就发现了西周青铜器。清代道光年间,先后出土了大盂鼎、大丰簋、毛公鼎等青铜器。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先后在周原遗址调查、试掘。考古发现表明,周原是西周时期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全国西周文化遗址考古中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现有学术成果最丰富的代表性遗址。
  秦雍城遗址
  20世纪30年代,北平研究院对雍城的调查,引起了学者们对早期秦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等多家文博单位的共同参与下,考古学者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墙、布局完整的宫殿、制度森严的宗庙、交错纵横的道路、水流穿城的河道、内涵丰富的制陶作坊、规模巨大的秦公陵园和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国人墓葬等。
  法门寺遗址
  1981年8月24日,扶风县法门寺塔半壁坍塌。为重新修塔,发掘塔基,1987年4月3日,沉睡了1113年的唐代地宫重见天日,出土大批珍宝,其中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及影骨舍利,唐皇室供奉的121件(组)金银器,唐皇室秘色瓷系列、来自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金丝绣裙等服饰,大锡杖等。其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极为罕见。这是我国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七大考古发现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麟游隋仁寿宫·唐九成宫37号殿址
  1978年至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对麟游县城及其周围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其中隋仁寿宫·唐九成宫37号殿址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纹饰精美、年代清楚,填补了中国建筑史上隋代宫殿建筑的空白。入选198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扶风周原李家西周铸铜作坊遗址
  遗址位于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李家村西,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数以千计的西周陶范,其中部分陶范上有精美的纹饰。遗址的发掘,既有助于研究周原遗址的聚落形态,也有益于对西周铸铜工艺的认识。入选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
  2003年1月9日,眉县马家镇杨家村五位农民在取土时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窖藏,随后,省市文物部门对该窖藏进行发掘。这批窖藏青铜器中,逨盘记载的周王十一代十二位王,对西周青铜器断代研究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入选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岐山周公庙遗址
  岐山周公庙遗址是目前所知最高等级的大型西周墓地。经过历时多年的发掘,迄今发现了7处近千座先周、西周时期不同等级的墓葬,出土的甲骨文中,发现了“王季”“文王”等周王称谓,还有“毕公”“叔郑”“周公”“召公”等重要历史人物。入选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石鼓山商周墓地
  2012年至201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及渭滨区博物馆联合,在宝鸡石鼓山开展考古调查与发掘,发掘商周时期墓葬12座,共清理出土青铜礼器近百件。该墓地发掘为西周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周原遗址
  2014年至201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对周原遗址开展考古发掘教学实习工作。首次发现西周社祭建筑遗存,初步判断,该建筑从西周早期沿用到西周中期。入选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
  2016年至201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合作,发现了由坛、壝、场、道路、建筑、祭祀坑等各类遗迹组合而成的“畤”文化遗存。这与古文献记载吻合,是时代较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秦汉时期国家大型祭祀遗址。入选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历年来考古发现成果斐然
  斗鸡台
  1934年,民国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和陕西省政府联合组建考古会,对宝鸡斗鸡台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挖下了陕西科学考古发掘“第一铲”,是陕西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北首岭遗址
  北首岭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村落遗址。1958年至1978年,共发掘房址50座、灰坑75个、窑4座、排水沟2道、灶坑2个、墓葬451座。
  弓鱼国墓地
  1974年至1981年,宝鸡市郊区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相继发现了西周早期同一方国的三处墓地。据出土器物铭文显示,这三处墓地都属于西周弓鱼国贵族墓地。
  董家窖藏
  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村民发现了一处西周青铜器窖藏,随即报告政府开始发掘工作。该窖藏共出土西周青铜器3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多件。
  庄白一号窖藏
  1976年,扶风县庄白村村民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共出土青铜器21种103件,其中74件有铭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史料和学术价值最高的一次重大发现。
  郑家坡遗址
  1981年至1983年,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对郑家坡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大批代表性器物。该遗址是目前我国发掘面积最大的先周遗址。
  福临堡遗址
  1984年至1985年,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对福临堡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对研究仰韶文化中、晚期过渡发展等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
  蔡家河遗址
  1991年至1992年,宝鸡市考古工作队联合北京大学发掘了麟游蔡家河遗址。该遗址成为探索漆水河流域商时期先周文化的重要遗址。
  益门二号墓葬
  1992年,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在益门村发现古墓葬两座。其中,2号春秋墓出土随葬品数量多、规格高,为研究春秋时期宝鸡地区秦人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李茂贞夫妇墓
  2001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五代时期李茂贞夫妇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瓷器、陶器、经幢残片等珍贵文物,为研究五代史、五代墓葬制度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桃园遗址
  2001年至2002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八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存,为渭水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的建立提供了宝贵资料。
  孙家南头遗址
  2005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墓葬137座、车马坑和马坑4座、大型西汉仓储建筑基址1座。
  蒋家庙城址
  2005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合作,对宝鸡市区周围出土青铜器的地点进行考古调查,最大收获是在金台区金河镇蒋家庙发现了一座西周早期古城遗址。
  秦家滩遗址
  2006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发掘。厚实的墙体、密布的墙柱、硬度极高并以染料处理表层的地面,在关中地区仰韶房址中尚属首例。
  云塘池渠遗址
  2009年、2011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与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联合发掘。云塘池渠遗存的发现,开启了周原水系考古的先河。
  尚家岭遗址
  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千阳县文化馆联合发掘。首次出土了大量陶质柱础,对进一步研究秦汉时期离宫别馆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前川陶窑遗址
  2018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古代遗迹10处,其中陶窑6座、灰坑2个、灰沟1条、墓葬1座,推断该遗址或为西汉时期隃麋故城的制陶作坊区。吴山遗址
  2018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与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清理祭祀坑8座,出土了作为特殊祭品的铁锸农具,推断这里或为秦汉时期祭祀炎帝的“吴阳下畤”。
  旭光墓地
  2018年至2020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在此发现并清理墓葬近70座。对研究西周、战国时期宝鸡一带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站秦汉祭祀遗址
  2020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联合发掘。该遗址是国家探源工程之一,其考古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祭祀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
  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联合开展第三次发掘。截至目前,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清理盗洞97个,出土各类遗物60余件,其中,纯金器8件,玉器20余件。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