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金黄香甜玉米糁
◎段序培
  西府的冬季,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糁子开始的。玉米糁子又被称为苞谷糁子,只有在寒冷的冬季,才能品出它的美味。
  清晨的村庄,笼罩在暮色烟雾中。随着风箱的一开一合,炉膛中火光明亮,灶台前的农家大铁锅里便滚烫了起来。女人俯身下腰,往开水锅里撒入玉米糁子,随后盖上锅盖,用小火慢慢烧着,不久,一碗暖胃又暖心的玉米糁子就做好了。揭开锅盖的那一瞬,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糁子特有的香味,从农家厨房飘到了炕头上,钻入碎娃们的鼻腔,不消几分钟,这香味会引着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厨房里。一家人围着一碟腌咸菜或凉拌萝卜丝吃得津津有味,冬日的寒冷悄然不觉了。当然,女人们是不会让锅底的那层糁子浪费的,趁热抹点油、撒上盐和辣椒,铁铲迅速铲起,餐桌上又出现一碗香喷喷的农家锅巴,锅巴顿时成了全家人最想吃到的美味,碎娃们往往还为了争得一口而起了口角。
  在关中地区,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种植范围广、产量高、品质好。秋收过后,农家院子里到处都能看到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农人们把玉米编成辫子,挂在墙头边、屋檐下,或围搭在院子里碗口粗的木头上,好似一根根黄金柱,又宛如一座座黄金塔,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好光景,也向外界展现着农家人的殷实富足。
  最好的玉米粒剥好晒干,被女人们精心挑选了出来,去皮后加工成大小玉米颗粒,根据颗粒大小分为大颗糁子和细糁子。人们多喜欢用大颗糁子熬粥。一碗不起眼的玉米糁子,做法却颇为讲究。首先是大锅大火,锅大了方能搅开,火大了才能做黏。西府人吃糁子,讲究的就是黏。做得太稀,从外形上就看着不香,喝起来更是味寡;其次是水烧开后,再将糁子撒入锅中,这下糁子还特别讲究,在撒的过程中要边撒边搅,这样才不会有夹生疙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多搅,糁子黏不黏,关键看搅没搅到,搅得少了糁子就会沉在锅底,容易烧煳,而上面的却是夹生疙瘩。当然,碱面是必须加的。玉米糁子有稀有稠,水多,熬的时间短,糁子就稀一些,反之则稠一些。但无论咋熬,熬出的都是一碗的黄澄澄、金灿灿。有时,女人们会在糁子快熟前加入红薯块,那样吃起来更为香甜。
  吃玉米糁子,就的菜也是有讲究的。最佳搭档是一盘凉拌红萝卜丝,自家酿的陈醋,泼上汪汪的油辣子,黄得耀眼、红得艳丽,让人垂涎欲滴;也有就着“炝菜”吃的,当“炝菜”与糁子在嘴里相互交融的一瞬间,芥末的清凉辛辣和玉米糁子的香甜萦绕,顿时会让你寒气全无,心里暖意融融。然后,就上热腾腾、软绵绵的馒头,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品尝人间最质朴最醇香的美味。
  一碗玉米糁子,在物质缺乏的年代丰富了人们寡淡的味蕾,步入新时代,它依然是我们餐桌上的宠儿,滋养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