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精忠报国谱丹心
◎兰天
  千年家国,万里山河。中华优秀的古典军事诗文,内容浩瀚,博大精深,威武雄壮,气势恢宏,如铿锵战鼓,久久回荡在历史的苍茫长空;似燎原薪火,熊熊燃烧在神州大地,燃起一代代中国人尚武报国的家国情怀,铸就中华民族巍峨不倒的精神脊梁,成为中华儿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源”,体现出深情厚重、威武阳刚、忠贞不渝、誓死报国的英雄主义,也形成一道道经久不衰的英雄主义文化风景线。
  首先,精武卫国、防御外敌入侵的忧患意识和文化境界,折射出中华民族积极防御、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也表达不兴“扩张”的和平思想,以及尚武以保家国、谋求和平生存,得以协和万邦、天下太平的共同理想。早在西周初期,《周易.系辞下》中论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司马法.仁本》中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百战奇略.忘战》有言:“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无以捍御。”这些词句从不同角度,阐明家国一体、积极防御的军事理念,告诫人们有备方可无患、有防方可国安,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意识。
  其次是表达爱军习武、崇尚军功的人生境界,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为至高无上的目标和荣耀。如唐代诗人杨炯在《从军行》中写道:“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代诗人李贺在《南园十三首.其五》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明代诗人张家玉在《军中夜凉》中写道:“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南宋诗人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道:“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些诗词都把从军报国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体现,表达出风华正茂的堂堂七尺男儿,矢志精武强能,随时枕戈待旦。那种披坚执锐、杀敌立功的人生追求呼之欲出,奔赴沙场报效祖国的强烈冲动飞流直下,激荡出气壮山河、阵阵轰鸣的凛然豪气。
  第三层境界是冲锋陷阵、不畏强敌的必胜信念,张扬强烈的战斗精神和乐观豁达的思想境界。如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其四》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深情描述为国戍边的将士,在西出阳关的边陲与茫茫雪山做伴,在孤独与寂寞中眺望家乡,忠诚无悔地守卫着边疆,经历上百次血与火的战斗,也誓死保卫祖国山河无恙。唐代诗人李白在《塞下曲.其一》中写道:“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岳飞在《满江红.写怀》中写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秋瑾在现代诗中写道:“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词都充满深情地描写爱国将士投身保家卫国的战斗,彰显不畏强敌、打赢战争的战斗精神和血性胆魄。
  第四层境界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尚武报国情怀,展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群策群防、人人皆兵”的国防理念,崇尚众志成城、御敌报国的责任担当。北宋诗人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激情澎湃地抒发一名普通文官的爱国尚武热情。此时,尽管他年事已高,两鬓斑白,但看到国家屡遭骚扰入侵,心生忧虑,报国心切,遂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多么期待皇帝能够征召自己,带兵奔赴边疆杀敌报国。再如南宋诗人辛弃疾,面对南宋王朝的衰落,尽管自己遭贬且年逾花甲,但他仍有跃马驰骋疆场、保卫山河的强烈爱国愿望,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发出“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悲伤感慨,并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结束全诗,抒发自己“有勇而无用武之地”的愤懑与悲怆,也表达出随时准备为国出征、流尽最后鲜血的报国热忱,将“位卑未敢忘忧国、老兵也能上战场”的英雄壮志展现得热烈、豪迈、悲壮。
  最高层境界是舍生取义、报国无憾的牺牲奉献精神,表达公而忘私、爱家先爱国的认知,将“牺牲我一人、留下浩然气”的大无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魏晋诗人曹植在《白马篇》中热情歌颂戍边将士的奉献,他在诗中写道:“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寥寥数语,赞颂了将士们为捍卫国家的安全利益,舍生忘死进行刀剑搏杀,心甘情愿抛弃个人和家庭的一切,展现出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再如南宋诗人文天祥,以一名文化人的大勇大义走上抗击侵略者的艰险道路,最终在兵败被俘后,写下千古绝唱《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黄钟大吕震古烁今,既展现出“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也回答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舍生取义、英名永存”的价值观,立起一座巍峨高耸的英雄丰碑。
  时代不同,仁人志士尚武报国的心境不同,书写出的文章和战斗诗词风格迥异,但共同的特征是高扬民族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浇铸民族敢于牺牲奉献的文化基因,历经时光与岁月的淘洗,愈发光芒闪烁,并深植于华夏大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积淀形成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主义标识,使得中华大地英雄辈出、群英璀璨,照亮漫漫长夜,让祖国历经无数曲折磨难而岿然不倒,在愈挫愈勇中发展壮大,在战胜外侮入侵中觉醒奋起……正如一位外国政治家所言,中国人是幸运的,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些最勇敢的人,就是在英雄主义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仁人志士。事实上,英雄主义的文化氛围和土壤一经形成,英雄人物就始终会前仆后继、辈辈而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就必定长盛不衰、谱写传奇!
  (兰天:驻宝某部军旅作家,撰写散文、诗歌、文艺评论等约50万字,获“长征文艺奖”“群星奖”等,参与策划创作了电视剧《兄弟海》《解放海南岛》等。)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